京剧文粹
 
 
 
 
 
 
 
 
 
 
叶盛兰与张君秋:戏前戏后都要吃饱
国粹京剧   2021-02-25 09:46:47 作者: 来源:北京晚报 文字大小:[][][]

叶盛兰与张君秋:戏前戏后都要吃饱

        马连良的师弟叶盛兰吃饭,可以说是又讲究又不讲究。他一日三餐都是按时吃,早餐是牛奶鸡蛋,吃完了就耗腿、练功、吊嗓子,中午饭爱吃面食,什么包子、饺子、烙饼、炸酱面,照吃不误,有时还要来一碗羊杂碎汤。吃的菜呢,有荤有素,还得来点凉拌菜,什么拍黄瓜、鸡丝粉皮儿、香椿拌豆腐等等。晚上有戏之前的“饭前餐”,吃两个馒头就一点炒蔬菜垫补垫补,戏散了以后还得吃,而且是三餐之中吃得最好的。一般都得有个鱼,还得上碗热鸡汤,红烧海参、干炸黄鱼也是照吃不误。不过,太油腻的菜还是不敢吃。

        为什么叶盛兰吃这么多?因为叶盛兰是唱文武小生的,最拿手的是雉尾小生中的周瑜、吕布、罗成等等。文武小生既要有唱,还要有武工,头上要耍翎子,脚底要跑圆场,手里头还要打刀枪把子,所以肚子里一点食没有,真钉不下来。叶盛兰一辈子嗓子都非常棒,始终高亢嘹亮、气力充沛,在台上嗓子基本上没有出现过毛病。

        上台前真吃饭的,还有张君秋先生,他的“戏前饭”可一点不寒酸,鸡鸭鱼肉该怎么吃就怎么吃。他常对他的弟子们说:“咱们唱戏干的是力气活,不吃饱了怎么干活呀?”张先生演的都是有好几百句唱词的大唱工戏,他真是消化机能好,不管怎么吃也不影响演唱。

        叶盛兰的亲戚、著名丑角泰斗萧长华之子萧盛萱,娶了叶盛兰的妹妹,萧家和叶家是至亲。萧老这一生,十分艰苦朴素,在吃的方面也非常简单。还有一个故事,据说,有一年萧老生日,儿子萧盛萱为他准备长寿面祝寿。拌面的调料准备了两种,一种是鸡蛋打卤,一种是小碗炸酱。这两种拌面的调料端上了桌,萧老先生一看,面色不悦,用筷子先指着小碗炸酱说道:“有了这个”然后又用筷子一指鸡蛋打卤,又说道:“就不要这个。”再用筷子指着鸡蛋打卤说:“有了这个”,又用筷子一指小碗干炸,继续说道:“就不要这个。有一个就很好。”可见老一辈艺术家在吃饭方面,是多么注意节俭。

        尽管这些京剧表演艺术家挣的工资比较多,可是他们为了演出的成功,不敢大吃大喝,宁肯亏了胃,也不能亏了戏,充分体现出“戏比天大”这一不可逾越的规矩。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全站搜索
 


 
  京剧文粹
 
叶盛兰与张君秋:戏前戏后都要吃饱
​杨宝森学程砚秋:当求之骊黄牝牡
北梅南欧的第一次会面大​
六十年代一场北京京剧院名家大反串
忆河北省京剧艺术研究院的艺术风
谭门再擎六合刀​
达城茶馆:达城国立剧团的兴衰与重
尚小云与“夏山楼主”韩慎先
朱琴心的“琴心装”
 
  热门文章
 
梅兰芳大弟子魏莲芳
康万生先生原生态演唱会
话说“粉戏”
当今舞台上的梅派演员——李胜素
3月10日空中剧院《玉堂春》观后
品京剧《宰相刘罗锅》
中国戏曲的“四功五法”并不守旧
1992年至1994年梅兰芳金奖
《游龙戏凤》:风流就在这朵海棠花
跷功:京剧里的芭蕾
蓝天珠帘寨四郎探母杂谈
关于余叔岩的“擞音”
谈谈程派第三代传人
新艳秋七十高龄登台轰动梨园界
勾脸武生
裘世戎与云南京剧
 
  推荐文章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本站动态 版权声明 网站导航

国粹京剧网  版权所有 沪ICP备11013564号

友情链接:电视剧北京拆迁律师模板网站星辰影院高考志愿填报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