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文粹
 
 
 
 
 
 
 
 
 
 
谭门再擎六合刀​
国粹京剧   2021-02-04 09:53:42 作者: 来源:李喆工作坊 文字大小:[][][]

谭门再擎六合刀
        2021年1月7日在北京京剧院流派经典剧目展演系列演出中,上演了一出老谭名剧《翠屏山》,主演是北京京剧院的优秀青年演员谭正岩、常秋月、倪胜春。

        称为名剧是因为谭鑫培先生曾为慈禧太后表演此剧,并在剧中一改普通的武打套路,上演了一套少林寺“六合刀”刀法,被太后赏识,并获“单刀叫天儿”赞誉。

        说起这套六合刀,还有一段颇为传奇的故事——据说嵩山少林寺方丈曾某,为修盖大雄宝殿需银五万两,为此专门进京求慈禧太后捐助,无奈在北京住了一年多,也没见到“老佛爷”的面。正在发愁之时,忽然灵机一动,想到谭鑫培先生屡次进宫唱戏都得到       慈禧太后的赏识,不如恳求他去转奏。谭先生本信佛,当即答应,后来果然一言即成。方丈千恩万谢,于是把少林派的“六合刀”和“撤手锏”两套武功教授给谭先生。谭先生把前者用在《翠屏山》中,后者用在《天堂州》(即《秦琼卖马》)里面。

        京剧武戏表演有传承的套路,由简至繁,至谭鑫培先生时期已经逐渐成熟,开打、把子越逼真越好看。武行名家叶盛章先生教学时,要求学生在对打中,下串起抢背的刹那,上手或刀或枪必须拍在下串靠的后片上,发出啪啪的声响,达到逼真的效果。杨小楼的逼真就更炫了,出手飞叉能笔直贴着对手的肚皮飞过,对手后翻动作稍慢,就真戳身上了。

        京剧的武功都是从武术化来的,套路也是学的武术,但有本质区别。武术原本以技击为宗旨,以单项技法为独门绝技。如形意拳巨擘郭云深,便把“意”拳“劈、崩、钻、炮、横”的“崩”拳练成绝招,瞬间制敌,扬名天下,获“半步崩拳打遍天下”之美誉。

        谭老先生的六合刀学于少林,自然应有很多招数是用于技击的,甚至招招致命,瞬间完成。功底要扎实,爆发力强,不但要有击发的招式,还需有贴身防护,缠头裹脑,上下缠绕,身刀合一的技法,使观者能清楚看出招式脉络。裕德龄《我在慈禧身边的两年》书中一个片段介绍:慈禧问她们练武堂里两个吊环是干什么用的,大家都不知道,慈禧说这是练习射箭时吊胳膊用的,为了锻炼手臂姿势。说明慈禧多少是能看出武功门道的,赏识谭老先生的六合刀不是泛泛而论。然而舞台表演毕竟是以表演为宗旨,谭老先生应是招招有出处,处处有根源罢了。

        谭老先生后来把这套六合刀传授给了杨小楼先生,杨小楼先生的武行搭档、武生教育家丁永利先生又将六合刀传授给王金璐先生,王金璐先生传给了叶金援老师,叶金援老师又回传给谭正岩。真可谓薪尽火传、箕裘堂构,平添了艺术与机缘的趣味。谭正岩的六合刀招式,处处遵从传承要领,严格步伐身段,没有野狐禅的花哨,于拙中见巧,进退分明,观孙见祖,别一样感受。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全站搜索
 


 
  京剧文粹
 
谭门再擎六合刀​
达城茶馆:达城国立剧团的兴衰与重
尚小云与“夏山楼主”韩慎先
朱琴心的“琴心装”
五十年代武汉看程砚秋演出《锁麟囊
1928年梅兰芳访粤轶​闻
天蟾舞台曾经的红色往事
1791年1月12日徽班进京
李元春纵横艺海八十余载
 
  热门文章
 
梅兰芳大弟子魏莲芳
康万生先生原生态演唱会
当今舞台上的梅派演员——李胜素
话说“粉戏”
3月10日空中剧院《玉堂春》观后
品京剧《宰相刘罗锅》
中国戏曲的“四功五法”并不守旧
1992年至1994年梅兰芳金奖
《游龙戏凤》:风流就在这朵海棠花
跷功:京剧里的芭蕾
蓝天珠帘寨四郎探母杂谈
关于余叔岩的“擞音”
谈谈程派第三代传人
新艳秋七十高龄登台轰动梨园界
勾脸武生
裘世戎与云南京剧
 
  推荐文章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本站动态 版权声明 网站导航

国粹京剧网  版权所有 沪ICP备11013564号

友情链接:电视剧北京拆迁律师模板网站星辰影院高考志愿填报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