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文粹
 
 
 
 
 
 
 
 
 
 
​京剧《钓金龟》故事最早见于《双钉案》
国粹京剧   2020-12-25 10:28:58 作者:刘新阳 来源:早安京剧 文字大小:[][][]

京剧代表性作品——《钓金龟》  

        《钓金龟》的故事最早见于清末《古柏堂传奇》中唐英改编的《双钉案》。该剧讲述的是:宋代,在河南孟津有孀妇康氏,生有二儿,长子张宣,次子张义。张宣进京赴试,一去不归。康氏依靠次子张义在孟津河钓鱼苦度生活。一日,张义钓得孟津河的宝贝金龟,又听说兄长中了进士,做了祥符县令,这两桩喜事让母子欣喜万分。但当张义详细询问邻居时,才知道嫂子王氏接到哥哥的书信后,撇下母亲和张义,独自去了祥符县。康氏闻言,痛恨张宣、王氏负义,遣张义携拐杖到祥符县去找张宣、王氏。

        《钓金龟》又名《孟津河》或《张义得宝》,是一出京剧老旦行当的代表剧目。在前面曾介绍过,虽然京剧早期的谭志道、郝兰田等也都是老旦演员,但在实际演出中多是配演的从属地位,直到龚云甫的出现才确立了京剧老旦行当在演出中的独立地位,而《钓金龟》正是龚云甫的代表剧目。假若,从龚云甫1908年在百代公司灌制的两面《张义进宝》(就是《钓金龟》)唱片开始算起,经过卧云居士、李多奎的完善,再经李金泉、王玉敏、王梦云、李鸣岩、王树芳、赵葆秀、康静、翟墨等几代老旦名家的不断实践,那么,这出《钓金龟》已经传唱了一百多年了。直到今天,《钓金龟》依然是京剧专业院团和业余票房演出的常见戏,也可以说,《钓金龟》既是老旦的传统戏,又是老旦的看家戏。

        正是因为经过数代京剧演员的不断打磨,《钓金龟》具有极高的艺术性。《钓金龟》尽管剧目的容量不大,也可以说是个小戏,但其中唱段却不少,而且每一段都具有唱词通俗易懂、旋律优美动人和气韵回味无穷的特点。例如,剧中“老天爷睁开了三分眼”的【二黄慢板】,“叫张义我的儿听娘教训”、“有几个贤孝子听娘来论”、“这几辈贤孝子休得来论,还有那不孝子说与儿听”的【二黄原板】以及“张义儿泪淋淋哭出了窑门”的【二黄散板】,都是京剧观众乃至票友朋友非常熟悉的经典唱段。对这些拥有李多奎等“经典范本”可作遵循的唱段,演员在演唱时不仅要在“气口”(演唱中换气的地方)、“板槽”(板眼)和“尺寸”(节奏)方面做到准确无误,更要在唱腔的旋律中表现出贫妇人康氏从心中抒发出的沧桑情感,从而,使演唱技巧与情感抒发融为一体。专业演员如果处理不好技巧与情感的关系,仅凭调门高、气力足地卖嗓子,势必无法用唱腔感动、感染观众,这样一来,得不到观众认可,便是情理之中的事了。

        与此同时,《钓金龟》的唱词中,还蕴含着很多民族传统美德中的典故和故事,如“大舜耕田”、“丁蓝刻木”、“莱子斑衣”、“孟宗哭竹”、“杨香打虎”均是出自《二十四孝图》的典故。这些典故的运用,在大大地提升了剧本文学性的同时,更为普通观众通过看戏这一大众行为,进一步获知、了解民族传统文化提供了便利途径。从这个角度看,过去有人把听评书和看戏视作寓教于乐和劝人向善的“劝人方”,并非毫无道理。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全站搜索
 


 
  京剧文粹
 
​京剧《钓金龟》故事最早见于《双
小丑挑梁,丑角盛宴
从《四郎探母》到杨门女将​
京剧《向警予》幕后有哪些心思
戏里戏外的关羽一样吗?
看戏三人行 京剧《幸福“158
当京剧舞台响起西皮圆舞曲 ​
读新编现代京剧《丰碑》
新编历史剧《大舜》:栉风沐雨 精
 
  热门文章
 
梅兰芳大弟子魏莲芳
康万生先生原生态演唱会
当今舞台上的梅派演员——李胜素
3月10日空中剧院《玉堂春》观后
话说“粉戏”
品京剧《宰相刘罗锅》
中国戏曲的“四功五法”并不守旧
1992年至1994年梅兰芳金奖
《游龙戏凤》:风流就在这朵海棠花
跷功:京剧里的芭蕾
蓝天珠帘寨四郎探母杂谈
关于余叔岩的“擞音”
谈谈程派第三代传人
勾脸武生
新艳秋七十高龄登台轰动梨园界
裘世戎与云南京剧
 
  推荐文章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本站动态 版权声明 网站导航

国粹京剧网  版权所有 沪ICP备11013564号

友情链接:小草影院嘉兴亿欧企业建站嘉兴模板网站 嘉兴培训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