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文粹
 
 
 
 
 
 
 
 
 
 
京剧《鉴证》情理并重全程高能
国粹京剧   2020-12-10 09:27:05 作者:牛春梅 来源:北京日报 文字大小:[][][]
京剧《鉴证》情理并重全程高能

        “光绪之死”的真相是史学界近年来的新发现,小剧场京剧是眼下市场上颇受欢迎的艺术形式,将两者结合起来可以说是一番非常有想象力的创作。11月14日、15日,南京首演口碑爆棚的小剧场京剧《鉴证》终于来到北京,繁星戏剧村贰剧场见证了这部剧南北通吃的魅力。

        《鉴证》在北京的两场演出,开票仅两小时就售罄。这其中既因为这部剧前期的好口碑,更因为该剧导演、编剧李卓群已经成为国内小剧场京剧创作者的代表。从最早的小剧场京剧《惜·姣》《碾玉观音》,再到后来大剧场的京剧《大宅门》,她的作品一戏一格,又有着更深层次的思想开掘。《鉴证》由南京市京剧团与李卓群工作室共同出品,也是南京市京剧团与北京京剧院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后的首部作品。

        《鉴证》原名《光绪之死》,在选材上就吸引了不少关注,让该剧成为首部以京剧呈现史学前沿课题的作品,对文献的利用更让它与国际戏剧界流行的文献剧有了交集。它从“清光绪帝死于砒霜中毒”这一重大史学研究成果说起,讲述光绪帝在死前十天里,与历史传闻中有投毒嫌疑的慈禧太后、隆裕皇后、袁世凯、李莲英的最后接触,以及同珍妃超越生死的真挚爱情。全剧共分五场,通过舞台表演与文献实证交叠的线性叙述,逐层揭示光绪遇害的起因与过程,铺展出晚清宫廷众生相,展现光绪帝在亲情、友情、爱情、家国情间的纠葛与挣扎、隐忍与不甘。

        剧情的铺陈上,李卓群借鉴了阿加莎·克里斯蒂的叙事风格,叙事节奏张弛有度,舞台上没有闲笔和过场,每一个细节都可能是指向结局真相的伏笔,高潮迭起,扣人心弦。在南京首演后,很多戏迷表示这部戏“全程高能”,北京演出时许多观众也有此感。五场戏中的四场戏都是光绪分别与慈禧、袁世凯、珍妃、隆裕皇后的对手戏。装病的光绪与装没病的慈禧见面,母子之间彼此试探、提防,到最后干脆撕破了脸一拍两散;光绪与袁世凯的对手戏里,油滑的袁世凯满嘴谎言,让光绪感慨“君无戏言,但人人都戏弄于君”,更可见此时他的无力和绝望;临死前与隆裕的对手戏,让一辈子冰封的两个人首次敞开心扉,给这个悲剧一抹亮色。使人最为感动的则是光绪与珍妃穿越生死的相遇,彼此互诉衷肠,无奈一阵风吹来才知道不过是一场梦。

        情与理交相辉映,观众在观剧过程中,既能体会回到历史现场的参与感,见证光绪遇害过程的紧迫感,更能随着现代科学、历史研究者的视角逐层拨开历史尘封。

        演员们的表演也为这部戏增色不少。该剧由北京京剧院两位有实力又有颜值的年轻演员马博通、索明芳,以及来自南京市京剧团的实力派演员范乐新共同主演,同样来自南京的张训菘、唐谈分别饰演袁世凯和李莲英。光绪、慈禧、隆裕、珍妃、袁世凯、李莲英,都是“国民度”很高的历史人物,但在这部剧中每一个人物都是在那个行将就木的旧时代中“挣扎求生”,没有脸谱化的“好人”或“坏人”。为了演好这些角色,主演们下了很大的功夫,创排期间在导演的指导下阅读了大量史料,又赴故宫、颐和园、清西陵等历史遗迹实地采风,深入探寻每个人物处在当时历史环境与社会环境中做出人生抉择的动机与心境。

        无论是颇具探索性的题材,文献剧的呈现方式,还是光绪与珍妃梦中相拥起舞时创新使用“西皮圆舞曲”这样的板式,都让人看到了年轻创作者不落窠臼的勇气。李卓群表示,这个戏就是想有所突破,“突破目前小剧场题材的一个瓶颈,不再是那些常见的事儿、常见的人,从导演、编剧到演员、作曲,每个人的创作都要接受挑战,突破舒适区。”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全站搜索
 


 
  京剧文粹
 
京剧《鉴证》情理并重全程高能
看杜镇杰《赵氏孤儿》 有感!
看张娜主演京剧《陈三两》观感
评新编历史剧《铁证长堤》
观看山东京剧院《奇袭白虎团》
评上海京剧院《将相和》
看胡文阁演《穆桂英挂帅》
重排京剧《奇袭白虎团》观后感
评新编历史京剧《春秋二胥》
 
  热门文章
 
梅兰芳大弟子魏莲芳
康万生先生原生态演唱会
当今舞台上的梅派演员——李胜素
3月10日空中剧院《玉堂春》观后
话说“粉戏”
品京剧《宰相刘罗锅》
中国戏曲的“四功五法”并不守旧
1992年至1994年梅兰芳金奖
《游龙戏凤》:风流就在这朵海棠花
跷功:京剧里的芭蕾
蓝天珠帘寨四郎探母杂谈
关于余叔岩的“擞音”
谈谈程派第三代传人
勾脸武生
新艳秋七十高龄登台轰动梨园界
裘世戎与云南京剧
 
  推荐文章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本站动态 版权声明 网站导航

国粹京剧网  版权所有 沪ICP备11013564号

友情链接:上海网站建设上海企业建站嘉兴网站建设嘉兴亿欧企业建站嘉兴模板网站 嘉兴培训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