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文粹
 
 
 
 
 
 
 
 
 
 
孝女 廉锦枫
国粹京剧   2019-07-06 09:29:32 作者:凌琪 来源:合肥晚报 文字大小:[][][]

    孝女 廉锦枫

        你听过安徒生的美人鱼的童话故事,看过周星驰的美人鱼电影,但你知道京剧舞台上梅兰芳版的美人鱼吗?

        梅派名剧《廉锦枫》取材于清李汝珍所著警世小说《镜花缘》第十三回“美人入海遭罗网,儒士登山失路途”,是齐如山执笔专为梅兰芳大师编写的本子,首演于1923年,久演不衰,是梅兰芳30岁以前的代表作。

        看戏不是听书,故事非常简单。唐武则天时期,孝女廉锦枫因母病思食海参,乃练就水性,潜海取参。某日,青丘国一渔翁网得廉锦枫,竟欲售卖。恰遇落第举子唐敖等人过此,赎救了廉锦枫。廉复入海取参,并刺巨蚌获得珍珠,遂赠珠给唐敖,以谢恩情。

        《廉锦枫》如璀璨晶莹的京剧宝盒,前所未有地展示了所有西皮唱腔:慢板、导板、原板、南梆子、二六、快板、摇板、散板等。唱、做、念、舞并重,按内行话来说“十分吃功”,通力到底而无缓。全剧的重点场次有:“奉萱”“探海”“遇救”“刺蚌”。

        瞧!梅先生在万顷波涛之上挥杆、扬线、钩取,配合高腔迭起的西皮、原板、南梆子唱腔,载歌载舞,从走边等程式中化创出了连老戏迷也耳目一新的“探海之舞”。

        “奉萱”寄情于西皮慢板、摇板和念白等,缠绵缱绻,体现了廉锦枫对老母的体贴孝顺;“遇救”则以唱做为主,通过西皮二六、散板、摇板和快板,情真意切,道出了廉锦枫对恩人的感激之情。

        “刺蚌”则尽显东方美人鱼之神采,堪称京剧梅派表演艺术的精心之笔。当年著名乐师徐兰沅和王少卿的操琴艺术和梅兰芳、朱桂芳的“双人舞”珠联璧合,相得益彰。

        灵动的画,立体的诗。我们可以想象,“梅粉”跟着旋律摇头摆尾继而拍案喝彩,跑堂的伙计忙不迭地伺候着此起彼伏的吩咐的喧闹场面。

        哎,大雅久不作,吾衰竟谁陈?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全站搜索
 


 
  京剧文粹
 
孝女 廉锦枫
“汉口女人三部曲”与以往京剧现代
京剧需要的是飞舞的剑袍,不是待烧
让年轻演员有舞台演出
京剧《北平无战事》:在“谍战”中
《龙凤呈祥》传统老戏的魅力与启示
京剧《杨靖宇》:一曲别样的英雄赞
京剧《钦差林则徐》展现爱国惟民
评京剧《北平无战事》
 
  热门文章
 
梅兰芳大弟子魏莲芳
康万生先生原生态演唱会
3月10日空中剧院《玉堂春》观后
当今舞台上的梅派演员——李胜素
品京剧《宰相刘罗锅》
中国戏曲的“四功五法”并不守旧
《游龙戏凤》:风流就在这朵海棠花
蓝天珠帘寨四郎探母杂谈
跷功:京剧里的芭蕾
1992年至1994年梅兰芳金奖
关于余叔岩的“擞音”
话说“粉戏”
勾脸武生
谈谈程派第三代传人
裘世戎与云南京剧
品品青年张派演员王奕戈《玉堂春》
 
  推荐文章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本站动态 版权声明 网站导航

国粹京剧网  版权所有  沪ICP备110135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