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文粹
 
 
 
 
 
 
 
 
 
 
小剧场为京剧添活力
国粹京剧   2019-05-04 10:13:28 作者:郑 娜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文字大小:[][][]

    小剧场为京剧添活力

        最近,“辉煌岁月”北京京剧院建院四十周年纪念演出正在热演中,其中,《明朝那点事儿——审头刺汤》《碾玉观音》《马前泼水》《浮生六记》《惜·姣》5部小剧场京剧,因其独特的表现形式引发关注。

        对于话剧舞台来说,小剧场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然而,对于京剧而言,小剧场还是一个新鲜事物。北京京剧院无疑是国内小剧场京剧的先行者。2000年,该院以老戏《马前泼水》为蓝本大胆创新,提出小剧场京剧的逻辑,在无先例可借鉴的情况下,成功走出了小剧场的第一步。

        小剧场剧目《马前泼水》一登台即引发了年轻人的观剧热潮。剧目对老戏里面的精彩场次如“逼定休书”“马前乞怜”“泼水羞妻”等进行了继承与创新。为使其适应小剧场的表演需要,剧目还对人物表演、唱词声腔、舞台道具进行精加工,加入了一些话剧里的叙事手法,以便更符合现代观众的需要。

        从2000年首次亮相至今,《马前泼水》每逢登台都广受欢迎。这充分体现了小剧场京剧的魅力。由于舞台与观众距离更近,小剧场京剧更有利于表现一些生活化的内容,表达人物微妙复杂的情感,让京剧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显得更为密切。

        其实,京剧距离中国人的生活本来就不遥远。京剧中既有鸿篇巨制、家国大义,也有中国人的人情世故、衣食住行。这样的“小戏”过去我们看得少,不是因为没有,而是因为大剧场大制作限制了这些“小而微”的美学呈现。小剧场的出现,恰好弥补了这一块空白。

        对于当下京剧的传承发展而言,小剧场京剧可以说是一条颇具价值的路径。它让我们有机会去挖掘京剧中更为生活化、更为细腻的部分,然后以更加现代的、多样的方式,近距离呈现给观众。当然,这一切都建立在对传统戏曲的传承之上。京剧有悠久深厚的美学传统,像主流传承下来的《四郎探母》《锁麟囊》等一些大戏,无论是京剧界还是戏迷,都希望它能原汁原味、高品质地保存下去。发展小剧场京剧,创新一些表现手法,并不意味着我们要抛弃大戏,颠覆传统,而是要在守正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让京剧这门国粹能在时代的前进中拥有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全站搜索
 


 
  京剧文粹
 
小剧场为京剧添活力
戏曲衰落了,年轻人真的不喜欢京剧
传统戏曲搭上互联网快车
京剧人才短板怎么补
3000万游戏玩家中可能诞生新戏
“90后”戏曲演员走进直播间
戏曲振兴在春风中加速
从戏曲演员带耳麦说起
京剧跨界圈粉有多少种可能?
 
  热门文章
 
梅兰芳大弟子魏莲芳
康万生先生原生态演唱会
3月10日空中剧院《玉堂春》观后
当今舞台上的梅派演员——李胜素
品京剧《宰相刘罗锅》
中国戏曲的“四功五法”并不守旧
《游龙戏凤》:风流就在这朵海棠花
蓝天珠帘寨四郎探母杂谈
跷功:京剧里的芭蕾
1992年至1994年梅兰芳金奖
关于余叔岩的“擞音”
话说“粉戏”
裘世戎与云南京剧
勾脸武生
谈谈程派第三代传人
品品青年张派演员王奕戈《玉堂春》
 
  推荐文章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本站动态 版权声明 网站导航

国粹京剧网  版权所有  沪ICP备110135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