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文粹
 
 
 
 
 
 
 
 
 
 
梳理七十年发展成就 填补戏曲研究空白
国粹京剧   2019-02-14 11:24:58 作者:连晓芳 来源:中国文化报 文字大小:[][][]

        戏曲艺术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在陶冶人民大众思想情操、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对中国戏曲艺术的理论研究进行梳理,挖掘其蕴含的人文历史价值,能够集中体现中华民族的审美观念和理想,折射出中国哲学思想、民族气质、生活方式和人文风俗,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坚定文化自信的必然要求。

        日前,4项2018年度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中国戏曲史”安徽卷、山东卷、黑龙江卷和福建卷开题论证会在山东济宁举行,四省卷的课题首席专家、子课题负责人以及来自全国艺术研究领域的评审专家齐聚一堂,围绕项目展开讨论,为下一步研究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作为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中国戏曲史”课题将以各省分卷的形式呈现,通过对各省70年的戏曲活动进行历史梳理和理论研究,反映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戏曲发展的普遍状况和地域特征,从而为中国戏曲的历史和理论研究提供新的视角。

    以时代为脉络

    总结戏曲发展经验

        “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中国戏曲史”以时代发展为脉络,对各省戏曲艺术的发展状况与经验进行全面的总结。“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中国戏曲史(福建卷)”首席专家、福建师范大学教授王汉民介绍,据统计,福建目前活态保存的戏曲剧种有24个,其中本土剧种18个,外来剧种6个。课题以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文化政策,以及戏曲艺术自身规律对福建戏曲发展的作用为核心,通过梳理1949年至2018年福建戏曲发展史,全面系统地研究福建戏曲的发展脉络、剧目整理编创、艺人精神风貌、剧种班社、舞美服饰、人才培养、传播与接受等内容,从而总结福建戏曲70年来的发展成就。

        “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中国戏曲史(黑龙江卷)”首席专家、上海戏剧学院教授张福海也表示,课题通过对原创剧作剧目、演出资料、个人回忆录、唱腔音乐图谱、导演阐述、舞台剧照、理论研究文章等第一手资料的梳理,总结黑龙江剧种建设、编剧队伍打造、新剧创作、剧目演出、人才培养、传承与创新等方面的经验,构建新中国成立70周年黑龙江戏曲研究的史料体系、知识体系和话语体系。

        此次课题是对过去戏剧戏曲研究的一次“查漏补缺”。“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中国戏曲史(安徽卷)”首席专家、安徽省艺术研究院院长李春荣介绍,多年来,安徽地方戏曲剧种除黄梅戏、徽剧、泗州戏等少数剧种获得较多关注外,许多活跃在民间的地方小戏并没有真正进入戏剧戏曲史的研究领域。“期望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填补地方戏研究领域的空白。特别是通过关注稀有剧种,正视戏曲生态和民间戏曲的力量。”李春荣说。

    理论与实地调研相结合

    探寻戏曲发展之道

        “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中国戏曲史(山东卷)”首席专家、临沂大学教授王秀庭表示,课题研究对象既包括山东本土剧种,也包括京剧、河南梆子、河北梆子等新中国成立后在山东传播发展的剧种。“声腔剧种、伶人戏班、表演技艺、行当流派、舞台美术、戏曲理论与评论均属本课题的研究对象。”他说。

        实地考察是文化人类学的主要研究方式,采用田野调查的方法能给课题带来详实的资料,具有较强的说服力。王秀庭认为,只有在开展各剧种文献搜集整理工作的基础上,深入调研山东戏曲艺术剧团的发展状况,分析当前山东戏曲艺术发展的现状和内在规律,才能找出制约当前山东戏曲艺术发展的因素,寻求解决问题的路径和方法,积极引导山东戏曲艺术更好发展。

        李春荣表示,要在实证中大量引入民俗学、社会学、传播学的视角与研究方法,通过史料记载、戏曲文物、口述史和戏曲生存现状实地调研,将戏曲发展的不同模式做范式概括、总结比较,从而构筑安徽戏曲1949年至2019年的发展脉络和规律,为新的理论研究做出基础性贡献。

    摸清戏曲发展规律

    彰显地方戏曲特色

        张福海指出,课题对黑龙江戏曲的历史考察、问题研究,要充分尊重戏曲的艺术规律,统筹兼顾,系统把握不同问题的研究范围和角度,同时深入挖掘历史,从中得出可供现实参考的戏曲发展规律。“我们要注重历史的脉络梳理,尊重客观史料,抓住黑龙江的地域特色及其导致的戏曲特点,从而彰显黑龙江戏曲的特征与个性。”他说。

        王汉民则表示,课题研究将突破剧种、剧目、表演、舞美、音乐分块论述的模式,以优秀剧目为重点带动其他模块,进而探讨相关时期戏曲的发展状况。“我们将采取分段负责、协同合作的方式,地毯式搜集各个时期的档案文献、剧团演出资料、老演员口述资料,确定各时段的研究重点,并采用整体研究与个案研究相结合的手段。其中,整体研究主要着眼于文化政策对戏曲发展的影响、剧作家群体风格等方面;个案研究则主要剖析重要现象、分析重要剧作家及其作品。”他说。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全站搜索
 


 
  京剧文粹
 
梳理七十年发展成就 填补戏曲研究
京剧的宣传推广应当更有“章法”
京剧的本质是什么,和文化的关联有
京剧其实没那么难懂
戏曲电影的发展困境如何突破
“戏以曲兴”发言摘要
为什么有些年轻人突然喜欢听京剧了
戏曲导演的责任与样式的思辨
原来京剧有这么大的魅力,值得人们
 
  热门文章
 
梅兰芳大弟子魏莲芳
康万生先生原生态演唱会
3月10日空中剧院《玉堂春》观后
当今舞台上的梅派演员——李胜素
品京剧《宰相刘罗锅》
中国戏曲的“四功五法”并不守旧
《游龙戏凤》:风流就在这朵海棠花
蓝天珠帘寨四郎探母杂谈
跷功:京剧里的芭蕾
1992年至1994年梅兰芳金奖
关于余叔岩的“擞音”
话说“粉戏”
裘世戎与云南京剧
勾脸武生
谈谈程派第三代传人
品品青年张派演员王奕戈《玉堂春》
 
  推荐文章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本站动态 版权声明 网站导航

国粹京剧网  版权所有  沪ICP备110135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