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文粹
 
 
 
 
 
 
 
 
 
 
京剧的快与慢
国粹京剧   2019-01-27 09:25:21 作者:的灰 来源:大连晚报 文字大小:[][][]

    京剧的快与慢

        京剧的节奏是快还是慢,是个有意思的话题。

        不熟京剧的朋友多半觉得京剧慢,要么一个唱段唱十几分钟,一句唱腔拐十八个弯;要么默不作声地在台上比划半天,上场、下场,都要指手画脚地拖延很久……鲁迅先生在《社戏》中写足了外行对京剧之慢的不耐烦:“老旦本来是我最怕的东西,尤其怕他坐下了唱。……我忍耐的等着,许多工夫,只见那老旦将手一抬,我以为就要站起来了,不料他却又慢慢的放下在原地方,仍旧唱。全船里几个人不住的吁气,其余的也打起哈欠来……”

        在戏迷看来,京剧一点不慢,比电影电视都快得多。“一句话时空飞逝,一抬腿万水千山”,这才是京剧特色,一切都高度抽象化、程式化,该省略的过场,一秒钟都不带耽搁的。京剧里传唤人物,那真叫“说曹操曹操就到”,台上一声“传”,应声就是“报”;要去什么地方,只消一抬腿,说句“来此已是”,便已经到了。就算是唱腔,也有快的,流水板、跺板、快板,一个赛一个地快,《白蛇传》中“含悲忍泪托故交,为姐仙山把草盗,你护住官人受辛劳。倘若为姐回得早,救得官人命一条……”足足近百字的唱段,二十秒唱完,速度直追RAP,那份干净爽脆,有飞珠溅玉之美。

        那为什么能这样快的京剧,在有些时候拖得那样慢呢?其实京剧中每一秒钟的“慢”,都有每一秒钟的道理。比如武将起霸,那一步步的比划,是以丰富技巧展示大将出征,提甲、整冠、跨马等动作,体现勇冠三军的气度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懂戏的人看来,每个动作都见功夫,是行云流水、目不暇接的美。就算唱腔中最慢的慢板,也是每个起承转合都有其精美处理,比如鲁迅先生最不能接受的老旦,经典唱段《钓金龟》“老天爷睁开了三分眼”,一段极慢极慢的二黄慢板,由名家唱来,情绪饱满,气魄十足,声腔苍劲而细腻,丰沛的感情动人肺腑,耐心欣赏下来,用“三月不知肉味”来形容毫不夸张。

        所以快慢之分,不能绝对。该快时快,不能拖;该慢时慢,抻得住,才是一个好角儿的本事、一出好戏的看点。我看过两次印象特别深刻的“慢”表演,一次是王艳主演《白蛇传》,“莫教我望穿秋水想断柔肠”一句,唱得真如秋水如柔肠般千回百转连绵不绝,伴随着身段优美的一个万福,将旖旎骀荡的气氛渲染到极致;另一次,是凌珂主演《赵氏孤儿》,程婴眼睁睁看着儿子被摔死却不能相认,黯然下场,几米远的距离,一步一步,走了快有两分钟,每一步都有不同的节奏,一步步力有千钧,走出一个慈父的悲怆,走出观众的眼泪来。

        这样的表演,慢又何妨?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全站搜索
 


 
  京剧文粹
 
京剧的快与慢
京剧《孙尚香》北京上演 小剧团
“小戏”抒发大情怀
京剧改革和史依弘的京歌剧
京剧艺术家的传家宝
浙江青海联手原创现代少儿京剧《藏
《红军故事》打磨京剧新程式
多一些这样的合作,戏曲会更火
留得住的作品才是真正的好作品——
 
  热门文章
 
梅兰芳大弟子魏莲芳
康万生先生原生态演唱会
3月10日空中剧院《玉堂春》观后
当今舞台上的梅派演员——李胜素
品京剧《宰相刘罗锅》
中国戏曲的“四功五法”并不守旧
《游龙戏凤》:风流就在这朵海棠花
蓝天珠帘寨四郎探母杂谈
跷功:京剧里的芭蕾
1992年至1994年梅兰芳金奖
关于余叔岩的“擞音”
话说“粉戏”
裘世戎与云南京剧
勾脸武生
谈谈程派第三代传人
品品青年张派演员王奕戈《玉堂春》
 
  推荐文章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本站动态 版权声明 网站导航

国粹京剧网  版权所有  沪ICP备110135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