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文粹
 
 
 
 
 
 
 
 
 
 
166年的梨园芳华
国粹京剧   2019-01-25 10:08:02 作者: 来源:今日头条 文字大小:[][][]

166年的梨园芳华,这里是中国名副其实的京剧之乡……

    烟台京剧由来

        烟台作为京剧之乡,京剧在烟台已有百余年的历史了,最早能够追溯到1852年(清咸丰二年),烟台莱阳后照旺庄士绅王鸿奎,从北京请来京剧师傅,办起了烟台第一个戏班。从此揭开了烟台京剧百年历史的序幕。京剧传入烟台后,在王鸿奎戏班的影响下,尤其因谭鑫培在海阳的演出,烟台的海阳、牟平、掖县、龙口等地先后办起了多个京戏班。

        1861年,烟台开埠,商贸经济迅速发展。往来京津沪之间的轮船经过烟台,一般会停靠数日,乘坐轮船的戏班经常利用这段时间上岸演出,赚取包银。

        1898年(清光绪二十四年)东北著名的“关东班”登上烟台码头,在武英街(今芝罘区政府身后)搭台演出,并很快在烟台掀起了一股京剧热潮。听戏、学戏、唱戏逐渐成为时尚,戏院和有演出功能的茶园也应运而生。

        烟台最早的戏院德桂茶园建于清光绪末年,之后烟台群众剧场(天仙茶楼)、大众剧场(寿仙大戏院)及庆威、华乐、升平等众多舞台、茶社纷纷建立,这类戏院、茶园当时达15个之多。

    京剧名家与烟结缘 

        从19世纪末期至今日的160多年间,包括“前后三鼎甲”“四大名旦”“四大须生”在内的历代京剧名家都曾到烟台来演出过,总数超过550人,其中有34个京剧流派的创始人,50多名京剧艺术家在烟台长期居住。

        二十世纪初,山东督办张宗昌为其父祝寿,特邀以梅兰芳为首的四大名旦到掖县(莱州)演堂会。此后,各地京剧艺人纷纷来烟,麒麟童12岁便从上海来烟台献艺,其后于1910、1914、1923年频频来此演出;1927年,他有感于烟台有广泛的京剧基础,便带头成立了以专业演员为主体的“梨园公会”,并自任会长。其他如马连良、张君秋、叶盛兰、袁世海等京剧名家也都来过烟台演出。

        优越的演出条件,以及烟台作为南北运输的重要交通枢纽,这使得各地名角荟萃,不少名角还定居于此,如方小川、黄宝岩、王亚伦等不下100人。

        著名艺术大师尚和玉和著名文武老生马德成来烟期间,就曾把他们的拿手戏传授给张少甫等一些当地演员。那时,烟台人茶余酒后多谈京剧,请客看戏蔚然成风,尤其是客帮,晚上多以戏院为娱乐场所。每来名角,观者如潮,造成阵阵京剧热。如程砚秋来时,观众蜂拥抢购戏票,竟将商会的栅栏挤倒。耳濡目染再加刻意追求,一批批票友像曲学海、张金坡、郭盛亭、贾贤英、贾贤宾等脱颖而出,成为知名演员与琴师。

        166年的梨园芳华,166年的代代传承,烟台已从昔日的京剧码头成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现有专业戏曲院团10个,各种戏曲协会及民间京剧团体上百个,基本建起从市县专业剧院到农村京剧舞台的四级演出场所,专业剧团演出每年五百场以上,专业与民间共同繁荣,基本实现了“一年一村一场戏”的目标。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全站搜索
 


 
  京剧文粹
 
166年的梨园芳华
擅长京胡和唱腔研究票友丛鸿逵
艺高德劭“李奶奶”
百年前,京剧“粉丝”是如何捧角儿
京剧音配像背后的那些事
清末 京剧在开封城独占鳌头
“承包队”让上海京剧院的名角儿多
南开大学与京剧的百年情缘
尚小云与还珠楼主
 
  热门文章
 
梅兰芳大弟子魏莲芳
康万生先生原生态演唱会
3月10日空中剧院《玉堂春》观后
当今舞台上的梅派演员——李胜素
品京剧《宰相刘罗锅》
中国戏曲的“四功五法”并不守旧
《游龙戏凤》:风流就在这朵海棠花
蓝天珠帘寨四郎探母杂谈
跷功:京剧里的芭蕾
1992年至1994年梅兰芳金奖
关于余叔岩的“擞音”
话说“粉戏”
裘世戎与云南京剧
勾脸武生
谈谈程派第三代传人
品品青年张派演员王奕戈《玉堂春》
 
  推荐文章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本站动态 版权声明 网站导航

国粹京剧网  版权所有  沪ICP备110135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