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文粹
 
 
 
 
 
 
 
 
 
 
传承京剧艺术: 延续文明 适应时代 服务人民
国粹京剧   2018-12-05 09:41:04 作者:刘玉普 来源: 中国文化报 文字大小:[][][]
    传承京剧艺术: 

    延续文明 适应时代 服务人民 

        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戏曲是最能彰显民族审美风范、最能凝聚民族精神的综合表演艺术。在千年的发展历史中,中国戏曲不论兴衰变化,总是积极地用高超的艺术表现贴近时代、展现生活。京剧艺术广纳博采,成为目前流播最广、影响最大的戏曲艺术典型形态,享有“国粹”之称,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发挥了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需要大力传承京剧艺术。

        京剧将文学、表演、音乐、舞蹈、武术、杂技、服饰、美术等汇于一身,融为一体,凝练升华,代表了中国传统表演艺术发展的最高水平。其以唱念做打的综合表演手段,简朴多变的舞台呈现形式,虚实相谐的独特美学追求,已跻身于世界三大表演体系,为世界表演艺术的发展与繁荣做出了巨大贡献。京剧传承着中华民族活态的文化基因,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可谓是中华优秀文化的集大成者。

    一

        千百年来,城里乡间,搭台唱戏,构成了中国社会一道独有的文化风景线。时至今日,中国人对京剧已有了一种不可替代的情感依赖和原乡情结。传承京剧艺术,使之延续中华五千年文明、使之适应气象万千的伟大时代、使之服务亿万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是一项迫在眉睫的任务。

        京剧艺术众多剧目中彰显的价值追求承载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部好戏总是感情细腻、思想精深,直指人心,让人明白善的道理、领悟美的内涵,使人心纯洁,灵魂得以锻造,甚至影响一个地方的行为习惯和风俗。《杨门女将》《海瑞罢官》《秦香莲》《锁麟囊》等等众多的传统剧目,以及新时期以来创作的许多优秀剧目,都是通过讲述是非善恶、忠良奸佞的动人故事,生动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真善美的价值追求。在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娱乐方式多种多样的今天,欣赏京剧仍然是人民的重要选择。因此,传承京剧艺术关系到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弘扬,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关系到中国精神的维系,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脉相承。

    二

        京剧艺术蕴含了体现中国人思想和精神内核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广大人民在看戏、听戏、唱戏中默默受到影响,所谓“润物细无声”,真正做到寓教于戏、以戏化人。京剧经典剧目,令广大人民百看不厌。观众欣赏京剧的时候,往往被精彩的剧情深深感染,沉浸剧情之中,就像刘宝瑞的相声《书迷大砂锅》中说的那样,和剧中人物一起笑,一起哭,不仅身心愉悦,而且受其影响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健康向上的价值取向。看完《杨门女将》就会激起人的爱国热情;看完《四郎探母》则令人自省,感慨百善孝为先;看完《锁麟囊》,让人效仿乐于助人,牢记知恩图报,等等。很多人就因为看了一出京剧,就被京剧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影响了一辈子。许多人在看戏、听戏、唱戏的过程中形成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这比单纯的说教更加有效。京剧艺术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载体。

    三

        传承京剧艺术,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薪火相传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京剧集中地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它吸收融合了诗歌、音乐、舞蹈、美术、服饰、武术等各种文化艺术精华,提炼展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展现着独特的艺术魅力。舞台上虽只有一桌二椅,却能够“六七步走遍天下,八九人千军万马”,这是国粹艺术写意风格的生动表现。生旦净丑、唱念做打展现了国粹艺术高超的表现手法,手眼身法步、丝竹管弦鼓呈现了国粹艺术迷人的艺术风采。可以说,京剧艺术行当流派百花争艳,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我们大力提倡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华美学精神,在京剧剧目、京剧故事和京剧人物中均能找到相对应的内容,被广大观众所喜爱、所追捧。京剧艺术的表现内容大多是爱国情怀、崇德向善、见贤思齐、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扶危济困、见义勇为等荣辱观念,源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内容。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全站搜索
 


 
  京剧文粹
 
传承京剧艺术: 延续文明 适应时
“戏曲进校园”的新招
百戏盛典与戏曲全面复兴之路
戏曲+互联网,如何行稳致远
从北京市戏曲小票友京剧大赛说起
走进小剧场 京剧的演出场景突围
弘扬传承京剧艺术之我见
戏曲如何吸引年轻人?
当代戏曲何处觅知音
 
  热门文章
 
梅兰芳大弟子魏莲芳
康万生先生原生态演唱会
3月10日空中剧院《玉堂春》观后
当今舞台上的梅派演员——李胜素
品京剧《宰相刘罗锅》
中国戏曲的“四功五法”并不守旧
《游龙戏凤》:风流就在这朵海棠花
蓝天珠帘寨四郎探母杂谈
跷功:京剧里的芭蕾
1992年至1994年梅兰芳金奖
关于余叔岩的“擞音”
话说“粉戏”
裘世戎与云南京剧
勾脸武生
品品青年张派演员王奕戈《玉堂春》
谈谈程派第三代传人
 
  推荐文章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本站动态 版权声明 网站导航

国粹京剧网  版权所有  沪ICP备110135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