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文粹
 
 
 
 
 
 
 
 
 
 
10月13日梅派大舞台看《游龙戏凤》
国粹京剧   2018-10-29 10:51:49 作者:京剧与品茶 来源:新浪微博 文字大小:[][][]

        10月13日周六下午,来到位于上海杨浦的梅派大舞台看戏。今天这里是上海京剧院几位青年演员上演的《小放牛》《徐策跑城》《游龙戏凤》。

        这场也没见有什么节目单,还是只好用这场的戏票做文章封面了。

        到剧场较晚,落座之后不久,《小放牛》结束了,在14点30分。

        接下一场,是鲁肃演的的《徐策跑城》,听了几句,没什么进步。徐策台上跑的很起劲,我竟然还打了个盹。

        大概14点58分,最后一出《游龙戏凤》开始,吴响军饰演正德,杨扬饰演李凤姐。

        今天这戏就是冲着吴响军来看的。简单说几句。

        曾看报道,吴响军拜了谭孝曾先生为师,上海京剧舞台这些年,还没有一个真正唱谭派,倒要看看。

        说到谭派,每年总要专门听听谭鑫培老先生的《七张半》,感受回味一下谭老先生那声音饱满的发声用嗓。

        《游龙戏凤》这戏,似乎没见谭富英先生有资料留下,但这并不妨谭门弟子去演。从这场《游龙戏凤》听来觉得,吴响军唱的比较杂,说不出像哪一派,这倒也不要紧。

        正场看下来,吴响军演唱没有大的纰漏,但只能说完成了演出任务。主要是唱的还不太稳,缺少力度,有些地方声音没有“顶出来”,闭口音也有待提高。

        既然归了谭派,从谭派的角度去看,吴响军的唱中,少了谭派的特点,在用嗓发声上,与谭派还有很大的距离,也少了些“脆亮”。现在老生多是学余扬来打底,往往声音不能很好的“托起来”,唱起来就不够灵动。觉得学谭派,不仅要学谭富英,更应该从学谭鑫培,从根上学起,唱的更讲究一些。

        虽然是第一次在剧场看吴响军主演的戏,但觉得在上海的几位青年演员中,吴响军台上表现的还是比较沉稳。哦,在剧中正德唱“将花忙拾起”时,这里吴响军演唱的不是太漂亮,如能琢磨提高,将会使戏更增色。

        在正德唱完“孤忙将木马儿一声响”后,杨扬饰演的李凤姐出场接唱,“???提茶送酒人”,前面几个字没唱出来,只唱了“提茶送酒人”,算是这场明显的不足。

        大约15点48分戏结束,这出戏正好50分钟。

        上海京剧舞台,谭派可以说是一个弱势群体,希望看到吴响军今后能有更好的表现。倘若谭派大戏一时难以推出,可从折子戏开始,甚至从《七张半》上唱段开始。只有拿出了真正的谭派戏,唱出了谭派特点,才能为自己打开更大的空间,也将会丰富上海的京剧舞台。

       杨浦的梅派大舞台有300多个座位,今天上座看上出有六成多,是来这看戏的几次中最多的一次。今天有许多年轻人,也有不少小朋友,这是一个好现象。但后面出《游龙戏凤》不适合小朋友看,以后最好在戏码安排要讲究点,让小朋友来看些适合的戏,演出组织的更有质量。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全站搜索
 


 
  京剧文粹
 
10月13日梅派大舞台看《游龙戏
10月7日天桥艺术中心《杨月楼》
10月4日大兴剧院看北京京剧院《
9月23日杜镇杰张慧芳《四郎探母
9月23日三庆园剧场麒麟剧社《落
看戏日记9月18日《铁冠图》
9月19日魏学雷专场《小商河》《
?9月16日周信芳戏剧空间看田彗
京剧《帝女花》以情动人
 
  热门文章
 
梅兰芳大弟子魏莲芳
康万生先生原生态演唱会
3月10日空中剧院《玉堂春》观后
当今舞台上的梅派演员——李胜素
品京剧《宰相刘罗锅》
中国戏曲的“四功五法”并不守旧
《游龙戏凤》:风流就在这朵海棠花
蓝天珠帘寨四郎探母杂谈
跷功:京剧里的芭蕾
1992年至1994年梅兰芳金奖
关于余叔岩的“擞音”
话说“粉戏”
裘世戎与云南京剧
勾脸武生
品品青年张派演员王奕戈《玉堂春》
谈谈程派第三代传人
 
  推荐文章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本站动态 版权声明 网站导航

国粹京剧网  版权所有  沪ICP备110135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