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江苏京剧院与国家京剧院合创《张謇》句容大剧院演出
国粹京剧   2025-03-17 09:51:38 作者:陈洁 来源:交汇点新闻 文字大小:[][][]
京剧《张謇》为什么要“死磕”五年

        在当今艺术创作环境中,“重创作、轻加工”的现象较为常见。许多作品在初稿完成后便急于推向舞台,因缺乏深度打磨而难以成为经典。然而,一部作品的成功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在反复修改与实践中逐步完善。京剧《张謇》正是这样一部在“三改三演”中不断打磨、精益求精的舞台佳作。

        3月14日晚,句容大剧院迎来了一场备受瞩目的演出——江苏艺术基金2023年度大型舞台剧和作品滚动资助项目,由江苏省演艺集团京剧院与国家京剧院联合创排的大型原创京剧《张謇》。自创作启动以来,该剧历经磨砺,通过“三改三演”的反复打磨,终于以更加成熟、精彩的姿态呈现在观众面前。

        京剧《张謇》以清末状元张謇的生平事迹为蓝本,讲述了他在甲午战争后,面对国家危难,毅然弃仕从商,提出“父教育、母实业,以实养教、以教哺实”的理念,带领民众走向自立自强之路的故事。

        “《张謇》的创作过程是一场艰难而漫长的探索。”导演李杰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我们深知一部优秀的作品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在反复的修改和实践中不断打磨。五年来,我们经历了‘三改三演’的过程,每一次修改都是一次新的挑战,每一次演出都是一次新的突破。”

        那么,《张謇》究竟改了什么?李杰介绍,“一改”到“二改”主要是一个精简、压缩、紧致、精细化的过程。例如,该剧首演时长为两个半小时,如今已压缩至两小时以内,使剧情更加精炼,节奏更加流畅合理。“二演”到“三演”期间,则以表演为核心,着重提升演员的表演理念、状态、层次和准确性,同时加强演员与演员、演员与乐队、乐队与舞台美术之间的配合,使其更符合人物心理和情感节奏的变化,确保观众在观剧时能够投入且不跳戏。

        “三改三演”的过程对演员和创作人员来说无疑是痛苦的,因为每一次改动都意味着推翻之前的努力。但李杰认为,只有下手狠、下刀准,才能找到最科学、最准确的表现方式,“每一次的改动,无论是对场上的演员还是场下的观众而言,都带来了新的发现、新的感受、新的认知和新的理解。演出的质量、节奏、人物性格的展示以及演出节奏的把握都有了显著提升,这一点非常难得。”

        正是在不断的摸排、演出之后的思索、探讨、学习和总结中,演员们对角色的理解也愈发深刻。

        在谈及如何精准塑造张謇这一角色时,国家京剧院文武老生杜喆认为,核心在于精准把握三个“气”:首先是书卷气,张謇作为文人,其风骨与学识赋予了他儒雅的气质;其次是江湖气,身处商界,张謇若仅有淳朴、憨厚的文人形象,便难以立足,必须展现出商海中应有的机敏与坚韧;最后是正气,在大是大非和家国情怀面前,他必须坚守原则,毫不动摇。杜喆进一步强调,舞台表演不能过度依赖技巧,更不能哗众取宠。尽管一些技巧能够增加可看性,但如果违背了人物的本质与原则,就会失去表演的真正意义。

        这部剧究竟要向观众传达怎样的核心价值观?李杰指出,首先是“危急时刻思变求真”,这是张謇一生所秉持的基本理念。其次,是他的“民本思想”。张謇当时创办了幼儿园和学校,如今南通的许多学校都源于他的奠基,江浙沪的丝织厂也都有他留下的根基。这种关注民生、以人为本的理念,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是极为罕见的。“张謇的故事展现了企业家的家国情怀,这种精神在当下仍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将这样一位具有家国情怀的人物搬上京剧舞台,塑造出一个鲜明的艺术形象,这是江苏的骄傲,也是我们京剧院的骄傲。”

        通过加工、修改、精磨、提纯,提高一部戏的演出质量,是每一出戏都应经历的过程。剧组成员们表示,他们将不断接受观众的检验,努力让这部剧走得更远,成为京剧舞台上的一部经典之作。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全站搜索
 


 
  京剧剧目
 
江苏京剧院与国家京剧院合创《张謇
宁夏刘京借京剧《红高粱》获白玉兰
印象京剧《薛涛》亮相巴蜀文旅大会
江苏京剧《张謇》凤凰谷上演
山西京剧院《萧燕燕》展演太原青年
童话京剧《筑城记》首演
实验京剧《狂人日记》天通苑创制
江苏京剧院和国家京剧院携手《张謇
天津京剧院《华子良》推出传承版
 
  热门文章
 
济南京剧院新编小戏《账本》《起风
浙江京剧团《渡江侦察记》移师新昌
浙江京剧团《渡江侦察记》宁波新昌
《虹桥赠珠》
浙江京剧《战士》紧锣密鼓地排练中
《穆桂英挂帅》
天津青年京剧团新排《牡丹巧戏仙》
《三娘教子》
济南京剧院《邓恩铭》先锋剧场演出
风雷京剧团新编《五丑四美图》首演
《吕布与貂蝉》
泰州原创京剧《梅兰芳·蓄须记》中
湖南京剧保护传承中心《梅花簪》首
《定军山?阳平关》
江西京剧院原创《碧血慈云》党校演
《群英会?借东风?华容道》
 
  推荐文章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本站动态 版权声明 网站导航

国粹京剧网  版权所有  沪ICP备11013564号-1

友情链接: 搜外友链 模板网站 花箱定制 不锈钢花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