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家京剧院《五女拜寿》首演总结大会​
国粹京剧   2022-09-28 10:20:09 作者: 来源:中国国家京剧院 文字大小:[][][]

国家京剧院召开京剧《五女拜寿》首演总结大会

        9月21日下午,京剧《五女拜寿》首演总结大会在国家京剧院会议室召开。国家京剧院党委书记、副院长张亚峰,艺术总监袁慧琴,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魏丽云,副院长田磊,京剧《五女拜寿》主创、主演、演奏员代表、项目组成员、剧院中层干部及《光明日报》《中国文化报》《中国戏剧》、中国文化网等媒体记者参会。国家京剧院院长王勇主持会议。

        王勇首先介绍了京剧《五女拜寿》的创排及首演情况。8月25日、26日,在经过近两个月紧张的排练后,该剧在梅兰芳大剧院首演,获得了新老戏迷及业内外的高度关注及认可。伴随着首演,剧院一批优秀的青年人才崭露头角,绽放光芒,接下来,该剧将进一步修改打磨并开展第二轮演出和全国巡演。王勇表示,举办京剧《五女拜寿》首演总结大会,旨在梳理总结此次创排中的优秀经验,布置安排京剧《五女拜寿》的修改打磨和未来的接续演出工作,展望剧目创排和人才发展的未来规划。

        剧本整理张正贵说:“能够参加《五女拜寿》的创排,是我一次难得宝贵的实践和学习机会,感谢剧院的信任和院领导的培养。京剧《五女拜寿》的未来之路还有待主创主演接续努力,有待观众、时间和历史的检验。只要我们坚守剧种的美学立场,尊重创作规律,在不断的演出实践中精磨细刻,就能为满足广大观众对美好的‘审美’生活的向往而做出新的贡献。”

        制作人兼副导演王琳娜在会上转达了该剧导演杨小青的发言:“京剧《五女拜寿》得以成功地呈现在舞台上,离不开国家京剧院领导班子全方位的支持以及全剧组方方面面的共同努力。主创、主演等各部门全情投入、精诚合作,体现了国家京剧院作为国家级院团的专业素质和优良作风。尤其是演员们对人物的深刻理解,凭借各流派和行当的深厚表现手段,通过京剧的改编把顾锡东先生作品的文化高度和对社会洞察的深度,有了更进一步的挖掘和表达。感谢能有这次机会与国京再次合作,这是一次美好的经历,我不会忘怀。”

        随后,王琳娜分享了她和杨导共同工作生活的点滴,杨导先后四次来京排练,尤其最后一个阶段身体负伤,剧场合成期间连续熬夜,每天靠吃消炎药、止痛片坚持在一线,就在这样的情况下,完成了京剧《五女拜寿》的全部工作。她在发言中说:“这样一位耄耋之年的导演艺术家对待艺术的至高追求与对待工作的敬业精神值得我们所有人学习。”同时她也表示感谢剧院给予这次学习锻炼的机会,作为青年创作人员,她会继续努力,不断成长,为剧院的剧目创作生产尽到自己的力量。

        作曲、配器、指挥朱世杰表示,京剧《五女拜寿》的演出是十分成功的,这次移植改编让更多人看到了国家京剧院的凝聚力,体现了“一棵菜”的精神,也体现了大家共同努力的态度与决心。作为剧院的“老人儿”,他和所有年长的创作人员一样,只要剧院有需要,就会义不容辞地以百分百的赤诚投入至工作中。

        舞美设计倪可详细介绍了该剧舞台灯光、道具布景的设计构思,“本剧的舞美以‘寿’字造型为核心元素,通过字的笔划拆分组合完成各个场次的视觉体现。整剧的节奏是‘满’‘亏’‘满’,舞美形象的变化也是由满到亏,逐渐减少,直到六场的彻底留白,象征希望的逐渐破灭。”他谈到,舞美设计组在细节上不断琢磨,使舞台整体视觉有血有肉、虚实结合。创排过程中,大家共同努力,部门之间紧密合作,为了同一目标奋斗,下一步将总结意见和建议,继续精益求精。

        京剧《五女拜寿》主要演员依次表达了参与此次演出的心得体会。国家京剧院副院长、杨继康的饰演者田磊表示,此次排演,三个团的青年演员一起工作学习,艺术上相互借鉴,取长补短,证明了团结奋进才能创作出更好的作品。在表达对老艺术家感谢的同时,田磊还对剧院青年演员提出期许,鼓励大家努力提升业务水平,“精心设计、自然流露”,在观众的掌声和批评中力求进步。

国家京剧院副院长、京剧《五女拜寿》杨继康饰演者田磊发言

        饰演杨双桃的查思娜分享了人物塑造的过程,谈起这个角色与自己反差很大,她表示,刚开始在揣摩人物内心时,很不理解杨双桃,但在杨小青导演的指导和演员们的配合中逐渐摸索到合适的表演方法,“当把‘我’抽离后,双桃就只是‘双桃’,一切行动便有迹可循。”

京剧《五女拜寿》杨双桃饰演者查思娜发言

        饰演杨三春的郭霄表示,作为国家京剧院青年团的开团大戏,京剧《五女拜寿》有着特殊的意义,“三个团之间打破壁垒,给青年人搭建优秀的展示平台,集中展示国京青年人的实力和风采,更体现了新一代国京人的团结和凝聚力,排演优秀剧目不仅意味着能登上舞台,也承载着院领导希望我们尽快成长的期望。”

京剧《五女拜寿》杨三春饰演者郭霄发言

        饰演翠云的张佳春表达了剧院对培养青年演员的感激之情,“百日集训 、这里有戏、个人专场、创排复排优秀剧目、网络直播、多媒体宣传等等,都为我们搭建了广阔的平台。京剧《五女拜寿》更是为我们年轻人精心打造,进一步推动了年轻人的成长。”她还说到,“在排练过程中,我多次请教了师父刘长瑜老师,她给了我特别多的建议和意见,并帮着我一起分析剧本和人物,找出每场的亮点和节奏的变化,帮我解决了很多专业上的问题。但是因为时间有些短,老师有很多特别好的提议和想法没办法呈现,希望能在以后的演出中加工提高。”

京剧《五女拜寿》翠云饰演者张佳春发言

        饰演夏莲的李晨、饰演丁大富的金星、饰演杨五凤的姜美伊、饰演杨四香的刘琪等主要演员在发言中均表达了对剧院的感激,“三个团年轻的力量汇集到一起互相学习、取长补短,让三个团的青年同行们感情更加深厚。”同时,他们也按照各自角色,具体分析了在揣摩人物、塑造人物过程中的困惑与思考,以及在舞台表演中融入行当、流派特点进行的二度创作。

        近年来,剧院业务生产有着长足进步,也为宣传工作提出了很多新的课题,除了常规图文推送,京剧《五女拜寿》为主要演员拍摄了适应当下观赏习惯的短视频,在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投放,受到了网友的关注与好评,起到了很好的宣推效果。该剧宣传统筹鲍婧介绍,针对该剧特点,围绕“青春、靓丽”的核心要义进行宣传策划,得到了各部门的大力配合,时尚、简洁的整体宣传设计实现了较为理想的效果,下一步会继续做好总结,主动谋划,更好地服务剧院艺术生产,配合艺术家讲好新时代京剧故事。

        媒体代表光明日报记者苏丽萍肯定地说:“国家京剧院青年团的开团大戏选择《五女拜寿》是很成功的。”同时,她也从媒体角度对该剧提出建议,一是建议精简演出时长,二是建议该剧要走出北京,多地巡演,让京剧《五女拜寿》被更多观众知晓,三是建议演出时的字幕,增加板式提示,让观众更好地了解并爱上京剧。中国文化网记者郑思明表示,“京剧《五女拜寿》体现出国家京剧院昂扬的状态,今天的总结会上大家的发言也显露出大家的‘赤子之心’,此次宣传工作也非常给力,提高了剧院的影响力,官方自媒体的积极发声,也具有非常正向的引领作用。”

        创作和研究中心主任彭维在发言中(由于工作原因,彭维未能到场参会,其书面发言由张正贵代读)阐述了剧院创作方向的把握与定位,国家京剧院的“移植风”由来已久,一大批成功的移植经典历历目前,对于剧目规划,院领导的想法是清晰的,目标是明确的:国家京剧院在整理改编传统戏、新编历史剧和现代戏三方面用功,重燃“三并举”剧目方针,审慎而坚定地对待“移植改编”,是对剧院创作路径的科学总结,也是基于演员阵容“因人设戏”的综合考量。京剧《五女拜寿》的移植不仅仅是为了一部剧,更是对于曾经的、科学的创作方法与创作模式的礼敬与回归。她也同时谈到,京剧《五女拜寿》的创作移植,不仅给演员、演奏员搭建了平台,也成为我们年轻的创作人员的演武场,不仅历练了台前,也培养了幕后,不仅照顾了一度,也兼容了二度。

        制作和舞美中心副主任李继勇谈到,京剧《五女拜寿》的舞美设计、服装制作时间紧、任务重,但剧院各部门紧锣密鼓地协调安排,时间上精准把控,合力为观众献上一场精彩的演出,没有辜负院领导和同事们的期望。他还提到,杨小青导演经常深夜还留在剧场跟进舞台布景的进度,杨导专业、敬业的工作态度让全体剧组成员钦佩。

        国家京剧院青年团支部书记、副团长徐畅提到,国家京剧院秉承守正创新、培根铸魂的使命担当,坚持艺术规律,不断提高艺术质量,全方位培养人才。此次京剧《五女拜寿》是剧院第一次打破演出团壁垒的界限,充分运用了人才资源。大家将继续有针对性的打磨、挖掘、整理经典,坚持把创造性转化与创新型贯穿业务及艺术创作过程,把“以人民为中心”作为根本遵循。

        京剧《五女拜寿》的打击乐设计李金平同样表示,此次创排集中三个团的优秀力量进行剧目创作,机会难得,成就显著,他也特别分享了京剧乐队人才传承发展中好的做法和经验。

        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董圆圆表示,京剧《五女拜寿》的演出让人动容,现场观看演出时多次感动得流下了眼泪,一出戏的成功需要全方位的努力,领导的支持、演员的努力、老前辈们的指导缺一不可。戏曲的传承需要老一辈艺术家的传帮带,青年演员不仅要自我修炼,提升专业素养,还要多学习前辈艺术家身上的优良品质,“衷心希望国京的年轻人早日成才。”

        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刘长瑜指出,国家京剧院近年来的艺术生产创作严把质量关,不断擦亮“国”字招牌,发挥导向性、代表性、示范性作用。她也谈到,刚开始听说剧院要移植改编《五女拜寿》,觉得是个很大挑战,京剧《五女拜寿》对演员的表演、妆容、舞美设计等都提出了极高的要求。但是在观看完正式演出之后,她“按捺不住心中的喜悦之情”,对全体剧组人员的专业水平和圆满呈现表示高度认可,希望这部戏要多排多演,让更多观众认识国家京剧院的年轻一代的好演员。

        国家京剧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魏丽云,艺术总监袁慧琴、党委书记张亚峰均向京剧《五女拜寿》的成功首演表示祝贺。

        魏丽云提到,该剧让大家看到了国家京剧院演员们的青春靓丽和扎实的舞台功底,主创、主演,台前幕后在老艺术家的指导下也快速成长,希望大家再接再厉,再攀新高。

        袁慧琴分享了自己年轻时候的成长经历和感受,她表示,如今剧院搭建了这么好的平台,正处风华正茂年纪的青年演员要努力塑造人物,增加对角色的揣摩,让艺术呈现更加出色。她希望在该剧后续的修改打磨中,大家要以舞台呈现和艺术的标准为最终的归宿,精诚团结,更加出色地完成后面的演出。

        张亚峰真诚地表达了对剧院和京剧事业的热爱,他同样提到,演出的成功不仅为大家带来了成绩,也带来了进步的压力,希望大家一心问艺,精益求精,不断提升业务能力,在剧院这个大家庭中实现自己的艺术理想。

        会议现场,王勇要求该剧主创主演抓紧召开业务沟通会,进一步修改打磨京剧《五女拜寿》,不断提升艺术质量,为后续的演出提供更坚实的基础。随后,他从四个方面分析了京剧《五女拜寿》的排演过程中的经验与启示。一是移植改编地方戏一直是国家京剧院的优秀创作传统。剧院的经典保留剧目《杨门女将》改编自扬剧《百岁挂帅》,刘长瑜老师的代表作《春草闯堂》改编自同名的福建莆仙戏。移植改编地方戏,是从丰富的戏曲剧目宝库中汲取营养,博采众家之长,充实京剧舞台内容,让国粹艺术更加丰富多元,焕发勃勃生机。二是此次创排打破了剧院三个团的建制,优秀青年演员全梁上坝,借此剧目,大家在技术上互相学习,在情感上沟通往来,促进了剧院人才培养,推动青年演员协同发展。三是此次创排是剧院制作和舞美中心成立以来,执行制作人制度完成的第一部大戏。制作人协调人力、物力、财力资源,在创排过程中把握“全面性”“程序性”“秩序性”,进而保障各技术人员能够专注艺术质量,实现资源生产的最大化、最优化。四是剧院创排演出工作要始终将目光聚焦在观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上,把人民放在最高位置,把人民是否满意作为检验作品的最高标准。他还强调,国家京剧院从延安出发,八十载风雨征程,始终把为人民服务放在崇高位置,将继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为人民绽放艺术光彩。最后,王勇语重心长地说:“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希望年轻的艺术家和剧院全体演职员都能够秉持进取之心,锐意开拓、进步图新,创作精品力作,勇攀艺术高峰!”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全站搜索
 


 
  京剧剧目
 
国家京剧院《五女拜寿》首演总结大
赵派名剧《盘夫索夫》近30年后重
北京西城原创京剧《战士》首演​
京剧《爱国三问》登陆“小北剧场”
济南京剧院《邓恩铭》山东省会大剧
浙江京昆中心现代京剧《山里人·岕
安丘市京剧团《我有一个梦》榜上有
国家京剧院《白毛女》亮相梅兰芳大
新京剧《宋氏三姐妹》上演东京
 
  热门文章
 
浙江京剧团《渡江侦察记》移师新昌
浙江京剧《战士》紧锣密鼓地排练中
天津青年京剧团新排《牡丹巧戏仙》
济南京剧院《邓恩铭》先锋剧场演出
浙江京剧团《渡江侦察记》宁波新昌
风雷京剧团新编《五丑四美图》首演
泰州原创京剧《梅兰芳·蓄须记》中
长荣京剧院《鹤舞云天》淮安大剧院
浙江京剧团《王者俄狄》热演深圳文
《虹桥赠珠》
《一捧雪》
江西京剧院原创《碧血慈云》党校演
浙江京剧团《渡江侦察记》萧山大剧
《将相和》
《甘露寺》
《穆桂英挂帅》
 
  推荐文章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本站动态 版权声明 网站导航

国粹京剧网  版权所有  沪ICP备11013564号-1

友情链接: 模板网站森格物园林景观不锈钢花箱下载tp钱包imtoken钱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