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家京剧院《五女拜寿》剧本研讨会
国粹京剧   2022-05-19 10:18:46 作者:撰:余国煌 摄:张昆昆 来源:中国国家京剧院 文字大小:[][][]
国家京剧院召开京剧《五女拜寿》剧本研讨会 

        近日,国家京剧院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召开了移植改编京剧剧目《五女拜寿》剧本研讨会。刘长瑜、仲呈祥、季国平、宋官林、李春熹、赵景勃、王亚勋等专家,院领导张亚峰、王勇、袁慧琴,该剧主创人员杨小青、张正贵、陈建忠等和部分职能部门负责人参加了会议。与会者就京剧《五女拜寿》剧本展开了认真的交流和研讨,会议由创作和研究中心主任彭维主持。

        会上,王勇院长介绍了该剧策划创排和项目进展情况。他指出,国家京剧院作为文化和旅游部直属的国家级戏曲院团,2022年的剧院艺术生产以“三并举”剧目创作方针为指导,努力发挥国家队导向性、代表性、示范性作用。今年将创作一部新编历史剧——《纳土归宋》,一部现代戏——根据小说《主角》进行改编的同名京剧,同时,移植改编越剧经典剧目《五女拜寿》。今年是越剧《五女拜寿》首演30周年,排演这出戏除了向经典致敬之外,也希望通过移植改编该剧培养并推出一批优秀的青年演员,丰富剧院的剧目画廊,并以此剧作为新改名成立的青年团的第一出创作大戏。王勇进一步指出,移植改编是剧院的重要创作经验之一,也是剧院的重要历史传统,当年的《杨门女将》《春草闯堂》均是移植改编的成功范例,此次京剧《五女拜寿》的移植改编也是承继和继续发扬国家京剧院的艺术风格。他介绍道,在导演杨小青、唱腔设计陈建忠的深度参与下,经过前期三个多月的认真工作后,剧本整理改编工作已经初步完成,希望今天的研讨会能够为剧本的扎实完善保驾护航。

        京剧《五女拜寿》移植改编者张正贵就该剧剧本作了简要介绍。他说,移植改编的工作是按照王勇院长提出的遵循一度创作和二度创作紧密结合,保留原作精华,立足京剧化的最终目标实现的原则进行。据此,该剧主创进行了四次集中、充分的线上线下讨论。历时三个月,对剧本进行了四次大的改动和调整,形成了排练本。剧本的具体操作工作主要是以保留原本的精髓,进行京剧剧种化的转换和因人设戏作为总原则,强化剧本京剧剧种特性,并按照京剧艺术本体特点进行行当化、流派化的设计,因人设戏、因人设唱、因人设表演,发挥17位主要演员的艺术特点。在这一原则下,移植改编中更注重人物形象准确性、性格化的挖掘,注重提升人物形象的内在情感。在与导演、唱腔设计共同研究的基础上,强化剧本的文学性,从唱段的功能、修辞与京剧的格律要求,韵白、京白的艺术特点,唱段的京剧化和音乐化布局,京剧舞台的上下场等方面进行具体转化。

        该剧导演杨小青介绍了越剧《五女拜寿》当年创排的创作时代背景情况,并指出自创排以来,这个戏几乎没有做过变动,此次移植改编成京剧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且京剧移植地方戏是一个大课题。会上,她肯定了前一阶段的剧本移植改编工作,对于导演、音乐等主创提早进入剧本工作的方式表示认可。目前对她而言,最大的难点是怎么进行二度创作,因为京剧是以行当来刻划人物的,但越剧是淡化行当的,是比较接近生活的艺术表现方式,而且与越剧的生活化相比,京剧比较凝练,怎么调和程式与生活、行当与人物之间的辩证关系是目前她思考的重点议题。

        唱腔设计陈建忠介绍说,前期就介入了剧本的移植改编,与张正贵进行了密切地沟通交流,就唱段的数量、句数、句式、修辞格律,唱词与剧中人物特点、行当特点、声腔板式的特点之间的协调等深入地交流了想法,目前的改编本达到了音乐创作的要求。他认为该剧的人物众多,主要演员的行当、流派丰富,唱段数量大,对于唱腔设计的工作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会上,专家们纷纷发言,建言献策,在充分肯定剧本初稿的基础上,从不同角度提出了修改意见。王亚勋指出梅花意象设置得很好,增加了咏梅的主题,但目前在表现上有隔阂之感,建议将梅花的意象用在二场和六场,不用放在剧的首尾。季国平指出《五女拜寿》是一出经典戏,其它地方戏移植比较容易,但改编成京剧难度是比较大,文本上要保留越剧精华,要注意把握唱词念白的文学风格,审慎地修改取舍原作的文辞。李春熹提出,导演的重点应该放在把控整体风格和人物的辨识度,合乐阶段要掌握该戏的整体京剧意识,同时,借鉴京剧武戏的传统来全面展示京剧的本体艺术魅力和国家京剧院的艺术实力。赵景勃指出将该戏移植成京剧体现出国家京剧院的艺术魄力,如何把地方戏剧目成功移植且成为京剧经典?需要既保留了京剧的程式化,又要保留原剧的活力。这出戏移植改编的难度与剧本原作有关,在剧本和二度创作都要进行创作性的艺术劳动。宋官林发言中指出国家京剧院优秀的保留剧目都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走过来的,从高原走向高峰,《杨门女将》《春草闯堂》都是移植改编的成功例子。主创团队要认真总结一下地方戏成功进行京剧移植改编的原因,并将成功的经验运用到该戏的创排之中。刘长瑜首先肯定了剧本的京剧化改编,认为剧本为演员的二度创作提供了较好的文学基础。此外,她回顾了自己的从艺经验,指出移植改编也是一个演员成长成才的必经之路。仲呈祥对国家京剧院坚持“三并举”的剧目创作方针和原则表示高度赞赏,同时建议主创以开放的胸怀对专家的意见照单全收,择善而从。同时,他指出,17位不同行当流派的青年演员纳入全剧,很有气魄,同时,也不要给一个作品负载太重,要突出重点,使作品达到思想性、艺术性兼具,而为观众喜闻乐见。

        袁慧琴总监在会上指出,就目前剧本来看,已经达到了京剧化改编的要求,文本基础较好。但是如何京剧化是这个戏的一个难点,需要二度创作再给一把力。这次剧院创排该剧,从主创到主演启用了一批青年人,青年人才是戏曲艺术发展的基础,我们国家京剧院青年演员要接过前辈艺术家的接力棒,在新剧目的移植改编中成长成才,蜕变发展和脱颖而出。希望此次移植改编的京剧《五女拜寿》更加年轻化、青春化,做到守正与创新并进。她说,这出戏是非常值得期待的,希望能够吸引更多青年观众走进剧场观看这部作品。

         会上,张亚峰书记发言指出, 1982年越剧的《五女拜寿》一炮打响引起轰动,后来的移植改编也都取得了不俗成绩。国家京剧院移植改编该剧是为青年团的成立提供一个良好创作剧目,剧院需要培养更多的青年人才,也需要更多青年演职员扛起传承创新的大旗。同时,他指出未来的创排,要争取让青年演员们在呈现京剧版本《五女拜寿》中能做到朗朗上口,让观众在欣赏过程中也能够赏心悦目,创排就达到了预取目标。他在会上再次感谢专家们的把脉会诊,也希望主创团队能再接再厉,不断修改打磨,使京剧《五女拜寿》成为国家京剧院近年来创作上的一部力作。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全站搜索
 


 
  京剧剧目
 
国家京剧院《五女拜寿》剧本研讨会
广西戏剧院京剧 《屈原》周末有戏
​江苏京剧院打造京剧《张謇》
敦煌艺术团京剧《丝路花雨》全国巡
北京京剧院《李大钊》演出台湖剧场
京剧《手镜》品游淄博“周末云剧场
成都京剧研究院新编《以母之爱》主
湖北京剧院新编剧《优孟歌》研讨
寿光打造京剧《春来边区》争创“东
 
  热门文章
 
浙江京剧《战士》紧锣密鼓地排练中
浙江京剧团《渡江侦察记》移师新昌
济南京剧院《邓恩铭》先锋剧场演出
天津青年京剧团新排《牡丹巧戏仙》
风雷京剧团新编《五丑四美图》首演
泰州原创京剧《梅兰芳·蓄须记》中
浙江京剧团《渡江侦察记》宁波新昌
长荣京剧院《鹤舞云天》淮安大剧院
江西京剧院原创《碧血慈云》党校演
《虹桥赠珠》
浙江京剧团《王者俄狄》热演深圳文
《一捧雪》
浙江京剧团《渡江侦察记》萧山大剧
《甘露寺》
《将相和》
《穆桂英挂帅》
 
  推荐文章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本站动态 版权声明 网站导航

国粹京剧网  版权所有 沪ICP备11013564号

友情链接:imtoken模板网站森格物园林景观占星入门知识imtoken钱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