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排实录 | 京剧《光绪之死》开启“云坐排”
据《北京日报》报道:因疫情影响,全国剧团春节演出取消,2月演出取消,部分剧院还取消了3月、4月的演出……演出行业作为人群聚集的行业,在疫情爆发期间,无论是演出还是排练都不得不中止。不过,演出人总是闲不住,线下不能聚集,干脆就转战线上,“云坐排”、“微创作”、“网络策划”,宅在家里也能推进作品创作的步伐。
李卓群导演与南京市京剧团合作的京剧《光绪之死》,原定于4月初在南京首演。因为这是一部充满悬念,同时又在向科学致敬的创新京剧,需要做的工作比以往的排练多得多,可以说时间非常紧张。春节前剧组就定好了,初七集中在南京排练,回家探亲的演职人员都买好了初五、初六返程的票。没想到疫情突发,票是改了又改,最后只能退了。有一次,剧组在微信群里聊着服装和舞美方案时,又谈到了剧本的细节,因为感觉越聊越顺畅,南京市京剧团团长王珏干脆提出,如果不方便见面排练,那大家就在线上排练吧。
排练初期原本计划是围读剧本、坐排,在线上实现起来困难也不大。《光绪之死》共有两个微信群,大群里是全体演职人员用于大联排和信息发布,还有一个演员的小群叫作“光绪云坐排”。现阶段主要是在小群里进行排练,每天下午两点到四五点大家开始“云坐排”。主要演员们一般是各自在私信里对好词,再到云坐排的群里和大家一起对台词,导演会在群里逐字逐句地进行指导,鼓师参与记录。让人想不到的是,这样的“云坐排”群里还有一个人要担任“舞台监督”的职务,专门负责“踢人”、“拉人”。原来是因为微信视频群聊每次只能同时九个人在线,舞台监督就负责“拉人”、“踢人”,该谁就把谁拉进群,谁暂时没戏就先“踢”出群。
导演李卓群说,虽然因为疫情原因导演和一些演员都还没有见过面,但是通过“云坐排”也已经渐渐熟悉起来,“这种排练方式也挺好的,你能准确感知到大家的感觉,小到呼吸,大到语气都非常清晰。要说有什么不习惯的就是,打开摄像头发现大家都是穿着睡衣在坐排,绝对是比较新鲜的体验。”2月18日,剧组进行了坐排的大联排,大家的表现也让李卓群一直悬着的心稍稍放下了点。稍有遗憾的是,因为网络延迟导致的音画不同步,琴师和演员的坐唱无法进行,只能等到现场合练了。
自2月8日至今
有序、高效而愉快的“云坐排”
分场次、分组别、分阶段
A组演员研磨台词与人物情感
B组演员同步熟悉、记录、推进
作曲、鼓师、琴师、视觉总监等
各工种陆续进驻
导演几乎24小时在线
全天候与演职员主创们沟通创作事宜
“京京”两地主创线上交流互助
大家宅家抗“疫”也不耽误排戏进程
在非常时期拉近了剧组彼此心的距离
非常时期
共克时艰
剧组全体演职人员向
医护人员、军警战士、建设人员、服务人员等
奋战在抗疫前线人们致敬
待春暖花开时
再观好戏登台
京剧《光绪之死》(原名《鉴证》),将聚焦光绪帝生前的最后十天,以十日变局洞见“戊戌变法”失败后光绪帝被囚瀛台的悲惨十年,以光绪帝亲情、爱情、友情的纠葛羁绊,铺展风云诡谲的晚清朝局;以光绪帝向死而生的改革精神,体现近代中国社会大变革之际的新旧交锋。
京剧《光绪之死》为2019年度南京艺术基金资助项目,由南京市京剧团出品,是南京市京剧团与北京京剧院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后的首部创排剧目,更是李卓群工作室成立后的首部作品。李卓群导演潜心经年打磨剧本,参阅两百万字史料;著名作曲家谢振强、戏曲界造型“圣手”蓝玲、青年戏曲造型设计张颖、青年舞美设计任思远、旅美青年舞蹈家赵玺等,倾情加盟剧组创作团队;国家清史工程《清光绪帝死因研究》课题组主持人钟里满担任史学顾问;更有两地当红京剧偶像、梅花奖实力派戏骨联袂出演。京剧《光绪之死》还力邀亿级票房电影团队拍摄宣传片,国内顶尖平面设计师与一线明星摄影师定制视觉物料。强强联手,协力打造2020年最值得期待的新编京剧作品。
一份尸检报告,百年清宫谜案;
十日困兽之斗,廿年敌后对阵。
南京市京剧团倾情出品
李卓群工作室启幕之作
金牌团队诚意制作
史学前沿首遇国粹
墨写的谎言 血写的真相
二零二零 真相大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