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创新京剧《墙头马上续情缘》东方艺术中心首演
国粹京剧   2018-10-31 09:39:04 作者:陆雪苑 来源:人民网 文字大小:[][][]

    京昆艺术和谐交融  《墙头马上续情缘》获专家盛赞

        10月23日,在申城众多戏迷观众的翘首期盼下,由上海戏剧学院戏曲学院院长、程派传人李佩红和著名昆剧表演艺术家张军联袂上演的创新京剧《墙头马上续情缘》,在东方艺术中心火爆首演,为第二十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戏曲板块拉开帷幕。

        《墙头马上续情缘》由上海戏剧学院、天津市青年京剧团出品,上海戏剧学院戏曲学院、上海青年京昆剧团、上海张军昆曲艺术中心共同排演。作品根据元代杂剧家白朴剧作《裴少俊墙头马上》改编,讲述了李家小姐千金与裴家少年少俊游园偶遇,互相爱慕,互致情诗,后几经周折,再得团圆的故事。

        上演次日,戏曲行业相关专家与主创齐聚上海戏剧学院戏曲学院,交流新剧观后心得。与会专家对《墙头马上续情缘》的剧目创作、人物刻画、艺术表现形式、戏剧创新等方面做了深刻而详细的分析。中国评论家协会主席、著名评论家毛时安,战友京剧团副军级编辑、导演李崇林,花脸名家赵致远,上海戏剧学院副院长、上海市作协副主席杨扬等戏曲界专家及上戏校内领导专家出席研讨会。

        专家们一致认为,此次排演的京剧《墙头马上续情缘》,既是一次京昆艺术的交融贯通,更是一次传统文化的薪火相传。

    当一唱三叹的程派遇上水墨腔昆曲

        众多专家对李佩红和张军的表演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较高的评价。中国评论家协会主席、著名评论家毛时安说道:“昨天看了演出应该说非常的兴奋,因为李佩红也好张军也好,都不是一个初出茅庐的、要锋芒毕露来展现自己才华的青年演员,而是两位非常成熟的艺术家。所以在昨天演出当中,显示了成熟的艺术家的那种风采和风姿,这是非常有艺术感染力的。”他表示,两人将戏中两个年轻人眉目传情、暗送秋波的爱情演绎地很好,将微妙的心理过程展示地十分到位。从李佩红和张军两人的配合而言,把程派一唱三探的唱腔的韵志,和昆曲的水墨腔细腻委婉的表演进行了非常完美结合,再结合商业,呈现出一种特殊的美感。

        上海戏剧学院副院长、上海市作协副主席杨扬称赞道:“如果不是李佩红和张军演,而是换其他人演,我这种期待的心情就完全不一样了。”演出对于观众来说是一种极大的享受,特别是京昆的结合,使得戏剧表演的内涵更加丰富,更有层次感。

    薪火相传创新戏曲让国粹重绽光芒

        在创新中传承,在传承中创新,此次《墙头马上续情缘》在保留京昆艺术特色的基础上,又采取了许多新的手法,对艺术经典进行了重新诠释。它既饱含了对俞振飞、言慧珠等前辈艺术家的深深敬意,也体现了当代戏曲艺术家在新时代下的艺术创作思想。

        张军对此感慨道:“我觉得戏曲学院排这个戏是很有意义,这是一种传承和创新,因为这出戏从新乐府到元杂剧到昆到京能够有这样的版本,在努力实现创新的同时问题都有一大堆,怎么在这个过程当中不断打磨,让作品更持久更完美,这是一个根本的问题。”

        老戏新编对于如今的戏曲来说,是跨出了前进的一步,但往往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张伟品认为,这出戏从元杂剧下来以后,到昆曲这一块实际上是断层的,后来的昆剧实际上是一种全新的创作。现在人类的审美品味不断提高,对以前的故事有了很多新的诠释理解,现在把它新编成了京剧,里面又蕴含着昆曲的元素,这种创作是一种创造性的传承,推动戏曲缓步往前发展。

        胡晓军从艺术创造学角度谈了自己对戏曲创新的认识。他表示,一个艺术流派的变化是一种复杂的创造性的转化,具体着重在戏中人物李千金的身上。对于李千金的人物性格、定位,因流派的变化会产生一些变化,有的明显,有的微妙。他认为,只有非常成熟的一个艺术流派,才能够对人物性格起到反作用。在现代戏曲当中,一个艺术流派是主要为人物性格服务的,李佩红表现出来的人物有三个方面微妙的变化,是一个非常好的亮点。表演流派的变化使得李千金变化,由此带动了剧本舞台表现的变化,这也是惊喜所在。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全站搜索
 


 
  京剧剧目
 
创新京剧《墙头马上续情缘》东方艺
湖南京剧保护传承中心《梅花簪》亮
现代京剧《陈毅回川》资阳开演
内蒙古京剧团新创京剧《大盛魁》首
重庆京剧团原创《天路彩虹》首演
湖北省京剧二团《童声》亮相湖北艺
李宝春主演《杨月楼》天桥艺术中心
云南京剧院原创京剧《甘宁》上演
甘肃京剧院原创《盘龙岭》献礼国庆
 
  热门文章
 
《一捧雪》
《虹桥赠珠》
《穆桂英挂帅》
《八大锤》
《将相和》
《甘露寺》
《赤桑镇》
《红嫂》
《杜鹃山》
《定军山?阳平关》
《江姐》
《白蛇传》
《三娘教子》
《红灯记》
《吕布与貂蝉》
《鱼藻宫》
 
  推荐文章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本站动态 版权声明 网站导航

国粹京剧网  版权所有  沪ICP备110135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