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动态
 
 
 
 
 
 
 
 
 
 
于鹤咏从事戏曲工作40年
国粹京剧   2019-01-09 10:48:49 作者:寇建伟 来源:山东商报 文字大小:[][][]

    于鹤咏从事戏曲工作40年

    时代进步了 京剧也不能老

于鹤咏

        电影《梅兰芳》开场,有这样一段戏:老生十三燕和花旦梅兰芳打擂,第一场梅兰芳输了,第二场他大胆改戏,从内容到宣传,皆迎合时下,结果引众多年轻人走进剧场,大获成功。事后,邱如白对梅兰芳说:“战胜十三燕的不是你,是时代!”

        从22岁入行,到今年60岁,于鹤咏目睹了一个时代背景下,戏曲的发展轨迹。他投入其中,不忘来路又知去路,将一个市属非重点院团带到全国的舞台上,斩获大奖无数。“作为京剧人,不能让京剧断档、青黄不接,不能时代进步,京剧却老了。”他说。

    时代的京剧

        11月的一个上午,济南市京剧院,走廊两侧挂满了剧照,一侧为孟丽君、李幼麟、武正霜、徐少民等老艺术家的演出旧照,另一侧为近年济南市京剧院新编剧目剧照。相同的文武场,同样黄钟大吕,背后是不同的时代。所谓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艺术。对济南市京剧院院长、国家一级舞美设计师于鹤咏的采访就从“时代感”谈起。

        济南市京剧院最早叫大众平剧团,是济南最早的剧团。“京剧是角儿的艺术,当时很多演员在全国都有知名度。像李幼麟老师的猴戏全国知名,还有今年已经八十多岁的双翼翔老人。改革开放之后,也出了一批艺术家,如张兰芳、李保良、李青、陈长庆等人。这个时期新编剧目居多。”于鹤咏说。

        最近在排的是京剧《大舜》。

        于鹤咏的想法是,从历史到今天,把思想理念呈现出来,虽然演绎5千年前的历史,但要有时代的理念,时代的审美。“比如禅让制度,说的就是人才,奋斗精神;大舜受到欺凌,仍以孝为先,这讲的是家风,是民族传统的东西。最后大舜葬于九疑山,为的是南北交流,民族团结。不忘来路方知去路,这就是不忘初心。”

        从业几十年,先后承担60余部戏曲、歌舞、晚会等剧目的舞美设计,80余部电视剧、电视栏目等舞美设计,又身为一级舞美设计师,于鹤咏对舞台眷恋痴迷,对其随时代的每一处细微变化也异常敏感。

        “即便是历史剧,也要研究今天观众的审美是什么。再传统的东西,也要与时代相结合。像《大舜》,舞台设计用的绳子,用假定性烘托出结绳记事的远古时期。这种样式,是以前没有过的,让人耳目一新。这就是时代感,虽然我们演绎的是5千年前的历史,却非常时尚。”于鹤咏说。

        “舞台的变化是随时代发展而变的,不同时代有不同的技术和科技手段。像过去是常规的舞台用灯,现在有染色灯、电脑灯、造型灯,很多东西都不一样了,但是戏曲舞台写意的理念不能变。”于鹤咏说。

    幕后工作,从美术设计开始

        正所谓,念念不忘,必有回响。这个家学渊源的故事,却要从吕剧说起。

        济南市吕剧院成立于1951年10月,原名济南市鲁声琴剧团,后更名为鲁声吕剧团、济南市吕剧团,但更早,剧团是由老戏班“义和班”演变而来,于鹤咏的父亲于廷臣是彼时班主。组成鲁声琴剧团时,于廷臣为首个团长,代表作是著名的《逼婚记》《闹房》《三拉房》等。于鹤咏的母亲张翠霞也是著名吕剧演员,吕剧的第一张黑胶唱片《梁祝下山》就是张翠霞和时克远在上海录制的,后发行全国,名声鹤立。

        转折发生在1965年。“父亲创作的《逼婚记》名气很大,有人找他拍戏曲电影,结果电影没拍成,反倒迎来厄运。”

        13岁那年,济南市京剧团到宣传队选人,相中有唱功的于鹤咏。于鹤咏高兴地拿着通知书给父亲看,没想到父亲一口拒绝,“干什么都行,就是不能唱戏。”于鹤咏虽然年纪小,却能理解父亲的苦,从此再不唱戏,与演员擦肩而过,走上另一条戏曲之路。

        无事可做,开始临摹连环画,意外得到父亲支持。“父亲写了一封信,让我拿着信去找山水大家陈维信。陈老师看了,说,每天晚上你来给我研磨吧,也没说教我画。”于鹤咏回忆。

        一磨就是一年。一年后的一天,陈维信递给于鹤咏一个画片,让他回去临摹,临完后,评价“有点意思”,遂开始教画。后来,于鹤咏才明白老师的用意,“就像以前的戏班子,学生开始在一边偷学,老师发现你真有才华,才让拜师。”

        18岁,于鹤咏凭绘画功底考上艺校,3年毕业后,已经回到吕剧团的父亲说单位缺美工,于是,于鹤咏来到吕剧团开始了美术设计的生涯。没想到,在这行当一干就是近40年,甘苦自知。

        上世纪70年代末,吕剧团开始恢复传统戏,于鹤咏在团里画布景,如《春城飞花》《爱》《父母官》等大概五六十部戏,幕布9米高,18米宽,一个画布要画半个月。有软景,也有硬景,需要木工制作。

        “这些都是历练。”于鹤咏说。

        于鹤咏在艺校学的是油画,但是真的接触到画戏曲布景之后,却发现并不是简单的事。

        “戏曲舞台是写意的,他是杂家,不能只懂油画、版画,还要涉及到造型。必须要对剧本有深刻认知,对演员在舞台的肢体语言表演有了解,因为很多时空要看演员的表演来填补空间。就像戏曲中的上楼下楼,如果你真上台阶,表演就失去任何意义了,几步上楼几步下楼,靠的是动作。过去舞台上一桌二椅,能替代好多东西。开门,他靠的是肢体语言;拿个马鞭,观众就能感觉到他在骑马。一个圆场,十万八千里,这种时空是写意的。如果舞台设计太实,演员表演就会受到局限。这就是戏曲舞台美术与其他美术的不同。”

        为此,于鹤咏又上了函授大学,系统的学习绘画理论,之后又自学设计。

        于鹤咏自认是幸运儿,从吕剧团做设计工作以来,参加多次山东省戏剧演出月,1982年开始,两年一届,他的舞台设计都拿到了一等奖。

        1998年,吕剧团改团建院,于鹤咏成为第一任院长。“当时我有个想法,父亲是创始团的团长,我是建院的第一任院长,想为市吕做点事,决定走新编,给吕剧院定了十年计划,三年移植十部戏。”

        但目标还没实现,于鹤咏就来到了京剧院。

    有戏,有戏;没戏,没戏
        “对于院团来说,有戏,有戏;没戏,没戏。”这是当年身为济南市吕剧团团长的父亲说过的话,于鹤咏至今都觉得十分深刻。极力跨过京剧的生涩外壳,把它推广给更广阔的群体,让他们觉得京剧不再是晦涩难懂的。这是于鹤咏心心念念的事情。

        从2014年任济南市京剧院院长至今,于鹤咏主要做了两件事。

        一是抓创作。“三年一部戏”,是于鹤咏对剧团的要求。2014年,从《辛弃疾》《重瞳项羽》《项羽》到《大舜》,共新编8部大戏,两部小戏,从中国京剧节到中国艺术节,从梅花奖到文华奖,于鹤咏和京剧演员们一路狂飙,一直没有停下来。李青凭《李清照》拿到梅花奖,改写济南市没有梅花奖的历史。

        凭《辛弃疾》李保良拿到第五届中国京剧艺术节金奖,《邓恩铭》拿到泰山文艺奖,参加了第八届中国京剧节。

        凭《重瞳项羽》陈长庆、刘珊珊拿到第六届中国京剧艺术节银奖。

        同时,于鹤咏带领剧团恢复传统戏,培养新人,青年演员马良几次去流派班学习,后在文化部中青年演员比赛中拿到银奖。

        老旦在京剧中演大戏的很少,小戏《账本》成就两个老旦,郭杰获得国家艺术基金,王辉拿到滚动基金;《起风桥》成就付碧云……

        “剧院要靠剧目支撑,靠人才支撑,抓好剧目就培养了演员,就是有了人才支撑。”于鹤咏说。

        于鹤咏做的第二件事就是培养观众。

        从2005年开始,于鹤咏让京剧走进校园。不是常规教一两段唱腔,而是普及京剧的知识点。

        “为什么现在很多人不愿意看京剧?因为他不懂,为什么咿咿呀呀这么唱?每个流派都有他唯美的东西,懂的就津津乐道,这是老生,这是哪个流派的老生。这是青衣,哪个流派的青衣,它的出处是什么。京剧进校园的目的是让学生对京剧知识点进行传承,如服饰的美是什么?音乐的美是什么?行当的美是什么?这就等于培养了观众,培育了市场。”

        “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加,以后他们就会是忠实的京剧观众,我相信这一点。”于鹤咏说。

    有些“旧”是必须要坚守的

        西皮二黄,依字行腔,在于鹤咏看来,有些“旧”是必须要坚守的,要对老戏心怀敬畏,规规矩矩。

        于鹤咏清楚地意识到,近几年市京剧院走新编,传统戏很少排,也是因为演员自身的缺失。“演员缺少老艺人的口传心授,在他们身上缺失对流派行当相对规范的训练。走新编也是在创作新艺术表演形式的过程中,补充传统的东西,按照行当,借用借鉴,能补多少补多少,这是扬长避短,也是发展趋势,让剧目有新的面孔呈现在观众面前。”

        对近年做的“新编”,于鹤咏从不敢说是创新,更不敢说超越,而是将它们称作尝试,也不敢说是完全正确。“京剧如果没有了传统就是没有根的,否则你的唱腔是哪里来的呢?你的出处是哪个戏,哪个流派,从声腔到肢体语言,说不清,叫什么创新?”

        于鹤咏不认为现在京剧的境况是低迷,他相信,京剧一定会越来越好。尤其近年来对传统文化的扶持力度加大,带来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尤其今年,改革开放40周年,各地都在做戏曲节。作为京剧人,自己不能气馁,别让京剧断档,别青黄不接,不能时代进步了,京剧却老了,要从文本、剧目有新的诠释。”

        相比舞台上演员的光彩夺目,一直身居幕后40年,是否会有遗憾?

        “舞台美术是为演员服务,为剧本服务的,不能抢戏。拉开幕,观众给舞台美术叫好,让演员怎么表演?乐队也是,你拉得再好,也是为演员服务的,不是独奏会。”于鹤咏摇头说。

        还有一个计划。“明年建院70周年,想用一个月时间,做7场音乐会,奉献给观众几台戏看才是比较实际的事。”

        言谈间,满是对这方寸间的热爱。时光飞逝,转眼已到退休年龄。于鹤咏却至今记得,22岁那一年,大幕开启,舞台上,一桌一椅,后面布景为他手绘,一时间,心里泛起涟漪,竟忘了听戏。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全站搜索
 


 
  京剧动态
 
​陈少云是怎样炼成的?​
张萌20年伴随福建京剧院一起成长
马良:重老戏,也需开新路
王珮瑜 “南京是京剧演出的重要
魏海敏盼更多年轻人传承梅派艺术​
对话史依弘、李军:观众认可,才是
张佳春:京剧是我的生命​
王善平:隐于幕后廿二载,托举京剧
耿巧云获2023中国文化国际传播
 
  热门文章
 
尚长荣的戏里戏外
8月9日青岛市京剧院上演《四郎探
史依弘:我在美国演京剧《霸王别姬
马派传人朱强
万晓慧:80后“蔡文姬”台前幕后
走进《杜鹃山》柯湘扮演者--王润
管波 “小刘长瑜”大连唱《红娘》
尚派《四郎探母》5月28日CCT
琴师周佑君“她拉琴,好听又好看”
专访北京京剧院青年演员郭玮
廊坊走出的京剧程派美女新星张茜
北京京剧院3月1日开始好戏连台
丁晓君做客《中国大舞台》
丁晓君9月23日长安上演电影版《
专访杨春霞 “柯湘”忆当年
范乐新 四十岁靓丽“穆桂英”
 
  推荐文章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本站动态 版权声明 网站导航

国粹京剧网  版权所有  沪ICP备11013564号-1

友情链接: 搜外友链 模板网站 花箱定制 不锈钢花箱 慢友帮 益生菌哪个品牌好 克唑替尼 艾曲波帕 众绘佳 劳拉替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