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动态
 
 
 
 
 
 
 
 
 
 
史依弘:观众要进剧场,京剧要小而美
国粹京剧   2019-01-04 10:11:54 作者:汤汤 来源:腾讯大燕网 文字大小:[][][]

    史依弘:观众要进剧场,京剧要小而美

        5月1日,上海大剧院,面对近4000位观众,史依弘挑战跨越“梅尚程荀”四个流派,一人演绎《苏三起解》、《昭君出塞》、《春闺梦》与《金玉奴》四出剧目,带领观众感受“离洪洞”、“别汉军”、“等官人”、“怜莫稽”。

    跨越剧种流派,向艺术致敬

        “最开始有争议、有风波是从《锁麟囊》开始”,作为梅派的大青衣,史依弘2011年第一次尝试跨流派演绎程派的经典折子戏《锁麟囊》。在梨园行,非常注重门户派别,几乎没有人跨越流派进行演出。所以彼时产生的争议巨大,不仅仅是别的戏迷,就连梅派的戏迷都在质问一个梅派的演员为什么演唱程派的戏?而且很多程派的戏迷很挑剔,甚至没有看过史依弘的演出就提出各种表演上的质疑。

        但到了真正演出的时候,无论是上海还是北京,每一次出演《锁麟囊》的票房都很好,散戏后观众不仅对此表示认可,甚至还开始鼓励史依弘的做法,于是史依弘开始准备更多的跨流派挑战。2013年,史依弘在国家大剧院举办了“文武昆乱不挡”专场,五天连演五出大戏,剧种涉及京剧、昆曲,同时演绎青衣、刀马旦、武旦、闺门旦等不同行当。如今,“梅尚程荀·史依弘”的巡演已完成在北京、上海的演出,年底即将登陆香港文化中心大剧院。

史依弘:观众要进剧场,京剧要小而美

2012年12月10日,国家大剧院,史依弘在“文武昆乱史依弘”系列京剧演出新闻发布会上。图/东方IC

        “到尝试跨越四大流派表演的时候,本来以为会有很大的争议,但实景情况非常出乎意料”。此次“梅尚程荀·史依弘”的巡演项目,完全是商业行为没有赠票,观众真金白银的买票认可,让史依弘很是感动。“跨剧种、流派其实是向别人不断学习的过程,博采众长,从各个流派中汲取营养化为己用,也是我想向艺术的致敬。”

    改革开放让京剧艺术家看到希望

        一天四场大戏,其中还有《昭君出塞》这样的武戏,让任何一个将近50的京剧演员来面对这样高强度的挑战,都是难以想象的事情。如果不是在现场观看演出,很多人认为史依弘根本拿不起来这样的戏。“北京有一个老艺术家,他说前几年你的《昭君出塞》真好,昨天还播。我说就是去年唱的,他吓一跳,以为是我10年前唱的。”

        之所以史依弘仍能够保持如此好的身体状态,不仅仅是因为她是武戏出身,更因为即使在她功成名就之后的今天,仍然有非常好的习惯自律,仍然保持着每天下午在练功房训练4个小时的习惯。

        史依弘开始学习京剧是从1982年开始,单从艺术学习的角度来讲,史依弘很庆幸生活在了好时代,遇到了好老师。

        “那时候刚改革开放,京剧艺术家们都特别兴奋”,史依弘遇到的老师都非没有任何私心,不仅学戏不收钱,学习完还在老师家吃饭,回家恨不得打车票都给你买好了。“他们内心被积压了很多年的对艺术的情感终于有机会释放,在教我们的时候绝对是无私的奉献,就想把肚子里面有的东西全都告诉你,恨不得你好,非常单纯。”

        史依弘学艺的年代,人们是崇敬艺术、崇敬艺术家的,艺术是那个年代京剧表演者一生追求的一个标准。“那一代老师是最珍贵的,他们是从舞台中滚出来的,见过京剧舞台最鼎盛、最辉煌的时期,经历过四大名旦、四小名旦、四大须生,他们知道艺术什么是最高标准、什么才是最美的、什么才是最打动观众的,我们非常荣幸。”

    市场经济,京剧面临没落挑战
        也许与很多国家一样,在追寻物质的路上无暇顾及精神层面的东西,改革开放的确深入人心,但整个社会对传统艺术的关心在逐渐流失。

        “大家都在忙着挣钱,没人有功夫看戏。”史依弘对于1995年到2003年期间的戏剧演出市场的惨淡印象非常深刻,那是她技艺学成本应有机会大放异彩的时候。“绍兴路上上海昆剧团,进去看戏不用买票,只有一个募捐箱放在门口。你到里面一看,只有几个耄耋老人坐在那儿,打着瞌睡听着昆曲,没有一个年轻人。而且募捐箱里真是一分钱都没有,就惨到这种程度。”

        相比之下上海京剧团面临的情况也没有多好,每个周六周日两场演出,观众最多的时候只有三成,最少的时候只有一个观众,整个班子二十几号人,就伺候一个观众,那也得演。那时候史依弘的很多同学都转行了,因为“看不到希望,挣不着钱”。也有很多电影剧本来找史依弘来演主角,但都被她推脱掉。彼时拍电影和唱京剧的收入落差非常大,别人都说她疯了,但对于史依弘来说,她是个京剧演员,她享受舞台,享受与观众的交流与对话,享受京剧带给她的精神愉悦。

        “从我学习的那一天,京剧就没景气过。”不仅仅市场,连学习京剧的年轻人也和以前的史依弘不一样,甚至连练功都不是很勤快。“很多从艺的这些孩子心里没有涌动对艺术的爱和尊重,没有这份感情他是不可能站在舞台上带给别人最好的艺术的,没有那份敬畏之心很可拍。”

        京剧市场的不景气,很多人将原因归结于剧情老套、没有利用新的多媒体技术、跟不上时代的发展。于是有人开始做着各种所谓的“创新”,改变传统的京剧曲目。谈到这一点,史依弘表示改变经典非常的困难,至今还没有看到成功的案例。在史依弘近40年的演艺生涯里,也有人鼓励她进行传统曲目的改变。

        “改编传统是一件最难的事儿。”曾经有大学教授在看完《武家坡》的演出之后,建议史依弘改掉王宝钏结尾的剧情,因为经典剧情里面有强烈的男权思想在里面,但史依弘不这么认为。“王宝钏是传统时代的女子,把现代女性的意识放进去不就乱了吗?而且几百年下来,观众已经接受了,干嘛去改他呢?《武家坡》是那个时代的历史作品,烙有深刻的时代印记,就让它留着吧。如果要创新,就做新作品,不要扯传统戏。”

        也有人觉得京剧太深奥,欣赏的壁垒太高,观众不容易懂,如果让更多的人能够接受,必须要花大力气进行京剧的普及工作。其实从心里,史依弘不爱做这种事儿。她认为即使让观众明白了京剧里面的门道,也不一定会爱上京剧,真正有作用的方法,就是得进剧场观看表演。

        “有那么多艺术种类,为什么非要看你?”史依弘认为当下京剧的发展方向应该是小而精,京剧可以很小众,但不能为了普及而可以创新,一定要很精彩。“梅兰芳做过京剧普及吗?爱看不看。”

        即便京剧艺术没以前那么繁荣,市场没那么火爆,但是仍然有很多表演者仍然在坚守,坚守着清贫和对艺术的崇敬。但随着经济不断的向好,京剧的市场也开始慢慢好转起来。

        “2005年以后,剧场开始出现好多拿着相机的年轻人,他们可能不懂戏里说了什么,但他们认为京剧好看,是美的。”随着网络的发展,史依弘不断地从各种新媒体渠道发现,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关注京剧并喜欢上这一艺术形式。“我们开始注重传统文化,开始找寻自己的文化根基,这很好”。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全站搜索
 


 
  京剧动态
 
王蓉蓉谈传承:要保持住京剧该有的
史依弘: 心里涌动出来的,才是有
魏海敏 梅派在宝岛开枝散叶
​陈少云是怎样炼成的?​
张萌20年伴随福建京剧院一起成长
马良:重老戏,也需开新路
王珮瑜 “南京是京剧演出的重要
魏海敏盼更多年轻人传承梅派艺术​
对话史依弘、李军:观众认可,才是
 
  热门文章
 
尚长荣的戏里戏外
8月9日青岛市京剧院上演《四郎探
史依弘:我在美国演京剧《霸王别姬
马派传人朱强
万晓慧:80后“蔡文姬”台前幕后
走进《杜鹃山》柯湘扮演者--王润
管波 “小刘长瑜”大连唱《红娘》
尚派《四郎探母》5月28日CCT
琴师周佑君“她拉琴,好听又好看”
专访北京京剧院青年演员郭玮
廊坊走出的京剧程派美女新星张茜
北京京剧院3月1日开始好戏连台
丁晓君做客《中国大舞台》
丁晓君9月23日长安上演电影版《
专访杨春霞 “柯湘”忆当年
范乐新 四十岁靓丽“穆桂英”
 
  推荐文章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本站动态 版权声明 网站导航

国粹京剧网  版权所有  沪ICP备11013564号-1

友情链接: 搜外友链 模板网站 花箱定制 不锈钢花箱 慢友帮 克唑替尼 艾曲波帕 众绘佳 劳拉替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