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动态
 
 
 
 
 
 
 
 
 
 
杜镇杰:实实在在为京剧做点事
国粹京剧   2019-01-03 10:10:47 作者: 来源:首都之窗 文字大小:[][][]

    杜镇杰:实实在在为京剧做点事

        虽已近天命之年,他仍旧登台演出回馈观众,用自己的全部力量挖掘、整理传统剧目;

        40余年,他对京剧艺术始终如一的热爱与坚守,坚信京剧艺术前路光明;

        他常说,别让京剧“这锅老汤”到我们这一代寡淡了味道。

        北京市政协委员、北京京剧院久负众望的当红“老生”名家杜镇杰,以恪守传统余杨流派正宗本色为从艺之道,继承传统艺术精髓,坚持抢救、排演传统剧目,深得观众厚爱。

        2005年,杜镇杰荣获第二十二届中国戏剧梅花奖。

    一路名师栽培 艰辛付出

        尽管生长于山东莱州乡下,但命运的安排足够幸运,杜镇杰学戏的起点并不低。那时的农村,样板戏颇为流行,村里人几乎都会哼唱两句。1976年,15岁的杜镇杰进入掖县一中文艺班,跟随优秀的余派传人高佩秋老师正式学戏。

        由于打下了良好的基础,1979年,杜镇杰成功考取中国戏曲学院,开始了更为严格的科班训练。他的韧劲与钻劲、虔诚与痴迷,感动了知多见广的老前辈——早年入富连成科班盛字科的著名老生刘盛通先生。对小杜,刘老更是“掏了心窝子”,几十出戏,十几年的岁月,多少个中奥妙,都一点一滴地口传心授给了这个有灵气又实诚的年轻人。杜镇杰至今仍记得恩师当年教他的那些细节。有一次,老师为了训练他念白时“喷口”的劲道,让他拿一张纸,放在面前10厘米左右的位置,嘴中念白不能把纸喷起,又不能在纸上留下唾沫星。

        在中国戏曲学院的京剧实验团深造过程中,杜镇杰又得到了余派女老生杨韵清先生的严格训练。三年时间里,除了星期日外,每天上午9点到11点,老师一直盯着他练功。《击鼓骂曹》这出戏,需要演员既能拿出大段唱腔,还要熟练掌握鼓套子。为了在一个月内娴熟掌握打鼓时的甩腕动作,杜镇杰每天坚持苦练,晚上怕影响别人休息,杨先生让他躺在床上甩空腕练习,一个月下来,杜镇杰的手都是肿的。

        四年后,杜镇杰被调入北京市青年京剧团(后合入北京京剧院),也是在这一年,有一位京剧界响当当的名家成为了杜镇杰的岳父,更成为他汲取继承各流派艺术精髓、追求戏曲艺术高峰的领路人——身兼谭、马、杨各派之长的著名老生马长礼先生。

        “马先生在从艺道路上受到过谭富英、马连良、杨宝森等梨园行多位大师的指点,对于京剧口传心授、向大师求教的裨益深有体会。”杜镇杰回忆说,马长礼先生经常带着他四处登门求教,吸取各派名家宝贵的艺术养分。“他要求我必须学习京韵大鼓,从中体会与京剧相通的运气、发声技巧。”

        虽然“小马长礼”的台缘儿雅号在戏迷中逐渐流传开来,但杜镇杰对这层“特殊关系”却不愿意多提,他觉得自己在京剧舞台上立身扬名,靠的是个人的努力勤奋与才情实力。对马长礼先生舞台风采的尊重与仰慕,是初入道时对京剧艺术殿堂高邈认知的起始,一经认定便沉迷于此潜心钻下去再没动摇过。

        在诸多名家调教下,杜镇杰很快成为行内小有名气的老生演员。1987年,26岁的他便获得首届全国京剧演员电视大奖赛最佳演员奖。然而,艺无止境,2003年,42岁的杜镇杰进入京剧研究生班继续深造。学习过程中,老先生们讲到在京剧舞台上只能唱念的老生算半个老生,台上的靠把(扎着靠旗演出,属武老生)老生戏越来越少了。深受触动的他,决心好好学几出扎靠戏。不久,他开始跟着著名老生李甫春学扎靠戏。

        “就在京剧院六楼,我跟李先生一对一的从早上9点练到12点,三年,绳子都练折了一根。”回忆起每天穿着厚底鞋,扎着靠旗,舞着刀枪的苦练,杜镇杰说他靠的就是恒心。练习时摔倒了,李甫春老师会拿着马鞭过来轻打以示惩戒,现在回想起来杜镇杰仍很感慨:“40岁再遇恩师,就算是真的打骂,也很幸福。”

    “京剧要尊重传统”

        “嗓音圆润醇厚、韵味浓郁”是老戏迷们对杜镇杰的评价,而随着舞台实践的积累,杜镇杰越发注重对人物性格、情感的理解与刻画。《四郎探母》是一出经典老戏,年轻时,杜镇杰凭借体力好,用高亢激昂的西皮唱腔赢得满堂彩。随着年龄阅历的增长,他意识到自己对剧中人物的情感表达是不到位的。有一次,他到山东老家演出,近乡情怯,那种思念母亲的心情,与自己饰演的杨延辉交织在一起,“不再为唱而唱,为念而念,感觉对唱腔的处理与以前都不一样了”。尤其在《哭堂》一场中,唱到“老娘亲请上受儿拜,千拜万拜也是折不过儿的罪来”,杜镇杰一下感觉自己就是杨四郎,唱腔的派别此时已不重要。

        一路学戏演戏的全心投入,让杜镇杰对京剧人才培养、技法继承和创新实践有很深的体会与理想追求。

        “从徽班进京,到与汉调、昆曲等技法的融合,京剧艺术集百家之长,成为国粹。这其中的精髓也恰恰是京剧的魅力,是需要成千上万遍练习的。”杜镇杰解释说,唱腔的吐字发声、韵味都得长期坚持练习,武生更是如此,一套动作下来不能气喘吁吁,“练习三年未必长进,三天不练观众就能看得出来。”

        “京剧演员就得苦练、就得受罪,每天睁开眼就是这码事,老师怎么要求的就得反复练。唯此才能学到真本事,才能在台上立得住。当然前提是你得真爱京剧,得有对得起观众、对得起这门艺术这份心。”谈及演员的恪守与用功,杜镇杰很是感慨,同时他也对当下部分青年演员不吃苦、不专心、不钻研的艺术态度深表担忧。

        在杜镇杰看来,老一辈京剧大师的钻研与投入,成就了京剧艺术的辉煌,也为后辈留下了珍贵的艺术财富。“像谭元寿先生、马长礼先生都是从老科班里苦练出来的,哪一个动作是难点,哪一处唱腔运气要采用技巧,他们都是从老师那里口传心授又经过几十年的舞台实践得出的经验,这些东西在纸面上、谱子上是标不出来的,要靠演员的用功,发自内心的领悟并转化到自己身上。”由此,杜镇杰对亦步亦趋学习流派的做法并不赞成,他认为,单一的学习模仿不是继承精髓,只会越来越“低一截”。“郝寿臣先生讲过,要把老师的技法揉碎了化到自己身上,消化了才行。也就是要继承老的技法、经验,化成自己的表演,演活一个人物。”

        谈及近年来新编京剧的艺术创新,杜镇杰强调一定要尊重老技法、尊重老戏、尊重老观众,“就是梅兰芳大师说的‘移步不换形’。”

        当下,一些新编京剧中加入亭台楼阁等接近1:1的舞台实景,在杜镇杰看来,这恰恰抛弃了京剧“虚拟表演”的精髓所在。“京剧最高明的地方是虚拟。”杜镇杰以《打渔杀家》为例,舞台上并没有船,却通过两人一蹲一起的表演,让观众感觉置身船上。“比如一张桌子可以代表一座桥、一座山,相应的剧中人物爬山、上马等表演也有一套特有的动作程式,比如胡子功、跨骑战马的腿法等,这是演员的功夫,也是京剧的精髓,出彩的地方。”杜镇杰一边说一边哼着锣鼓点表演起来,“流传了几百年的老技法是获得观众认可的,现在把山、桥、船的布景都摆台上去了,抽象的时空就变味儿了,程式的表演技法也就没有了,最后是新观众没进来,老观众也得罪了。”杜镇杰直抒胸臆,恳切而又忧虑。

    “多演几出硬戏”

        其实早在多年前,杜镇杰就在琢磨如何革新,目的是使那些对京剧并不反感却相当陌生的观众走进剧场。直到2013年,在李恩杰院长的支持下,京剧院成立了杜镇杰牵头的工作室,采用“项目制”做法,为当下名家实现自己的艺术追求搭建了平台。在这一体制下,杜镇杰有了更大空间去践行自己在京剧改革方面的想法,“寻梦·承泽”系列演出拉开了大幕。

        京剧究竟应如何发展?杜镇杰静静琢磨了一年之久,他给出的答案是——尊重传统,在审美需求和剧目节奏上进一步为观众服务。首先是缩小舞台。京剧舞台几十年没有动过,台上设二幕,内景桌椅,换景之时,拉上二幕,观众有时要等两三分钟,有演出拖沓、节奏散慢之感。“舞台的设计灵感来源于老戏台,针对当今剧场里镜框式舞台较大较深的特征,我们将舞台改造呈喇叭形,演员用五步就能走到台中央,加上了‘中幕’,把舞台分成前后两个表演区,前区演出,中幕后就可以进行下一场的布置,这样演出更加紧凑,但是对于演员来说是个挑战,中间很少能有缓口气的时候了,演出完非常累。”实践之后,观众的反馈是“一走进剧场就觉得眼前一亮”。

        杜镇杰的另外一个革新在于对剧本的整理和修改。“因为历史原因,一些本子里,同一档事,在不同环境能说三回,观众感觉重复、拖沓。”杜镇杰把一些雷同的情节并在一起,改用念白形式一次交待。如在《十老安刘》中,蒯彻、栾布和李左车三位老臣上场之前的冗长铺垫便耗去近40分钟时间。剧本改后,前期剧情改为以吕后念白的方式一次交待。《四进士》《赵氏孤儿》等前面的铺垫也进行了删减。“现代的生活节奏、欣赏习惯都不同了,需要剧情紧凑,尽快进入主题。”杜镇杰说。

        2014年是“寻梦·承泽”系列演出启动的第一年。尽管整个过程仍很艰难,可满怀兴奋的杜镇杰,在那一年便唱了24台大戏。“刚开始偌大的剧场只有前两排观众,但我们坚持演,坚持整理、恢复老戏,坚持不赠票,老老实实努力,用最好的质量把观众请到剧场里来。”经过近五年的努力,“寻梦·承泽”系列演出已达到七八成的上座率,形成了500余人的固定粉丝团,杜镇杰、张慧芳已整理、演出如《珠帘寨》《六出祁山》《朱痕记》《十老安刘》《盗魂铃》近50台经典剧目,《失空斩》《乌盆记》《珠帘寨》等经典一票难求。“有多大劲、多大能耐我都用上,向老先生们请教,一出一出整理抢救老戏,归根结底是为了观众,为了京剧的持续发展。”杜镇杰说。

        为了吸引年轻观众爱上京剧,杜镇杰还开展了“杜叔说戏”工作坊活动:在三国等大戏上演之前,他把观众请到体验中心,为大家讲解剧情、历史故事、人物的表演技法、皮黄的唱腔表现等。“一旦给新生代观众一个接触京剧的机会,他们对这一古老艺术所表现出的浓厚兴趣是不可小视的。”杜镇杰颇有感触地说。

        “粉丝团对我的帮助很大,他们帮我收集观众对剧目、表演的意见,尤其是老戏迷‘骂我’的意见”,杜镇杰说:“这几年也是观众推着我往前走,只要他们愿看我就演,趁着身体还能拼得动,多给观众演几出硬戏。”

        作为十三届市政协的新委员,杜镇杰针对推动京剧进校园提出了很多建议。“在弘扬传统文化、让年轻观众走进国粹京剧方面,我要再多做努力。”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全站搜索
 


 
  京剧动态
 
史依弘: 心里涌动出来的,才是有
魏海敏 梅派在宝岛开枝散叶
​陈少云是怎样炼成的?​
张萌20年伴随福建京剧院一起成长
马良:重老戏,也需开新路
王珮瑜 “南京是京剧演出的重要
魏海敏盼更多年轻人传承梅派艺术​
对话史依弘、李军:观众认可,才是
张佳春:京剧是我的生命​
 
  热门文章
 
尚长荣的戏里戏外
8月9日青岛市京剧院上演《四郎探
史依弘:我在美国演京剧《霸王别姬
马派传人朱强
万晓慧:80后“蔡文姬”台前幕后
走进《杜鹃山》柯湘扮演者--王润
管波 “小刘长瑜”大连唱《红娘》
尚派《四郎探母》5月28日CCT
琴师周佑君“她拉琴,好听又好看”
专访北京京剧院青年演员郭玮
廊坊走出的京剧程派美女新星张茜
北京京剧院3月1日开始好戏连台
丁晓君做客《中国大舞台》
丁晓君9月23日长安上演电影版《
专访杨春霞 “柯湘”忆当年
范乐新 四十岁靓丽“穆桂英”
 
  推荐文章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本站动态 版权声明 网站导航

国粹京剧网  版权所有  沪ICP备11013564号-1

友情链接: 搜外友链 模板网站 花箱定制 不锈钢花箱 慢友帮 克唑替尼 艾曲波帕 众绘佳 劳拉替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