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兰芳为志愿军指战员演出。
1953年9月下旬,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总会决定组织4000人的中国人民第三届赴朝慰问团,并推选贺龙为慰问团总团长。下设几个分团,每团都附有歌舞、曲艺、戏剧、杂技等文艺团体。10月初到达朝鲜。当时的朝鲜,虽已宣告停战,但美、李(承晚)集团仍不断制造种种矛盾,明的在遣返战俘上耍花样,暗的经常派遣特务搞破坏、探军情、放冷枪。三年的战火,尤其美军飞机的狂轰滥炸,使朝鲜的所有城镇,没见到一座完整的楼房,到处都是残垣断壁。志愿军虽有一套庞大的指挥、办公、通讯、生活等地下工程,但若接待大批的文艺团体演出,确有很大的困难。为此,大部分文艺团体都化整为零,组成小分队,深入到各个团队作慰问演出。
第三分团是全国京剧名角组成的慰问团,由梅兰芳任团长,有名旦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言慧珠,老生马连良、周信芳、谭富英,名丑萧长华以及小生、花脸等京、津、沪京剧名流。志愿军指战员们都感到,若能在一个晚上欣赏到众多名角同台献技实为眼福。慰问团的演员们也都愿意满足“最可爱的人”的要求,但如果在朝鲜的坑道里演出,没有两三个月是无法完成的。为此,经志愿军领导研究决定:第三分团演出场地设在鸭绿江畔的安东(今丹东)市。部分志愿军的营、团以上干部和伤病员,分批到安东观看演出。组织、接待这一任务由志愿军驻安东办事处负责,并要求做到“热烈、安全、周到”6个字。“志办”接受任务后分工为:食宿“周到”由后勤部负责,“热烈”“安全”由政治部负责。我当时是政治部的宣教干部,就在“热烈”这二字上做文章,除布置会场、张贴标语、安排场次外,还要了解演出节目内容。梅兰芳对我们说,每场演出,主要演员全部上场,不采用轮换制。节目有:《空城计》,马连良饰诸葛亮;《徐策跑城》,周信芳饰徐策;《甘露寺》,谭富英饰孙权;《武家坡》,程砚秋饰王宝钏;《三娘教子》,尚小云饰三娘;《春香闹学》,言慧珠饰春香;还有《群英会》,由数位老生、小生、大花、三花一起上场演出,来一出京剧名角“群英会”。最后压轴戏由梅兰芳自己在《贵妃醉酒》中饰杨玉环。对整个节目的安排,志愿军领导非常满意。慰问仪式很简短——慰问团长致慰问词,志愿军领导致答词。为了表示对慰问团的热情和感谢,同时也增添会场的热烈气氛,每一节目演出结束时,志愿军向主要演员献花。整个晚会结束时,梅兰芳到后台卸妆后,同观众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