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清末就有京剧班社在常德演出。抗战期间,不少京剧艺人来常避乱,时有演出。而比较兴旺却是在抗战胜利以后,有胡姓老板在烈士街修建了一座民众戏院(原人民电影院的前身)。逃难留下的艺人便组建了群力京剧团,在此院常年演出。
群力京剧团在当时来讲,可谓是生旦净末丑行当俱全,戏德高雅,演技上乘,剧目繁多,加上时有路过的名角加盟,因而,常德京剧便名享一方了。
小金少山,是该团挑大梁的名角。善长铜锤兼架子花脸,《打龙袍》、《探阴山》、《坐寨盗马》、《霸王别姬》以及李逵戏、曹操戏皆为拿手。他扮像雄气,声如洪钟,就是无钱买票站在院外“听白戏”的穷苦人也如同“过屠门而大嚼,虽不得肉,贵且快意”。
郑君麟,宗麒派,他演出的《徐策跑城》、《追韩信》、《扫松下书》等麒派名剧,常引得 满堂彩,被誉之为常德的“麒麟童”(即京剧大师周信芳的艺名)。
吕筠秋,以花衫兼刀马旦见长,不仅扮像俊俏,而且演技精湛。《穆柯寨》、《红霓关》、《辛安驿》、《荀灌娘》等剧目是她的拿手好戏,很受观众喜爱。
安树良,坤角老生,戏路广,表演出神入化。她演戏之认真执著,戏迷评说是“可以拼得命 ”。
李迎春,是该团武生行之台柱,长靠短打俱佳。《铁公鸡》是出短打名剧,他演出以真刀真矛开打,扣人心弦,莫不为之捏汗。
陈啸兰,梅派正宗,加盟群力京剧团后,可谓把常德京剧推向了巅峰。她扮相秀美,表演雍容华贵,梅腔梅韵悦耳。她以《霸王别姬》、《贵妃醉酒》、《凤还巢》为主打戏,场场爆满,此后常演不衰。不仅倾倒常德戏迷,还引得湘西北戏迷纷至沓来观看。
1956年,群力京剧团改建为常德市京剧团,邀请上海京剧名家高雪樵出任团长,一批很有水准的京剧艺人如邵云超、季尚英、王世吉、张春燕、筱长寿等相继加盟,常德京剧又跨入了一个新的活跃期。并且陆续招收了5批学员,不少人成为活跃京剧舞台的骨干。新编历史剧《血溅东王府》和整理改编的传统戏《天波楼》等不仅获得观众好评,在戏剧会演中还得了奖。
1986年,京剧团虽被撤销,但群众性的业余京剧活动仍方兴未艾。京剧爱好者自发的组织起 “票房”,自唱自演,自娱自乐。市老年大学还开办了京剧班,延聘教师授课,学者雀跃。 2005年5月2日,市京剧协会在市委的重视和支持下正式成立,各区县也相继成立京剧协会,现有票房或俱乐部二十多个,旗下有会员两千之多,具有演唱水平的票友已达千人,不少票友在全国全省或区域性的会演中夺冠而归,盛名远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