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月琴、铙钹开蒙,后习二胡、三弦,练小锣、大锣,最后才归宗专攻京胡,京胡名家燕守平对于京剧乐队中的武乐、文乐技巧可谓“六场通透”,也因而得名“京胡圣手”。
60年前,他从北京戏校踏入京剧音乐殿堂,先后从梅兰芳的琴师姜凤山、马连良的琴师李慕良、裘盛戎的琴师汪本贞、杨宝森的琴师杨宝忠、张君秋的琴师何顺信、李少春的琴师沈玉才等众多京胡大家那里汲取艺术真髓,并曾为张君秋、赵燕侠、谭元寿、马长礼、杨春霞、张学津等名家操琴,如今已有入室弟子、再传弟子数十人。10月2日晚,燕守平艺术生涯60年大型京剧音乐会——《琴韵天声》,将在中山音乐堂举行,淋漓尽致地展现燕守平的弓下激情与指上功力。
为演出开场的将是燕守平携四十余名,“燕家门”弟子联袂的《迎春曲》,几十人弓飞弦动其场面之壮观实属罕见。上半场中,艾兵、赵旭、高俊浩、秦勤、汪佳颖、裘新等一干燕守平的高足将操琴伴奏,由王越、吕昕、丁晓君、谭正岩、常秋月、杜喆、穆雨等青年名角演唱《铡美案》、《钓金龟》、《谢瑶环》、《空城计》、《白蛇传》、《野猪林》等经典唱段,其间穿插由燕守平亲自操琴,马小曼、郭玮、姜亦珊演唱的梅派《太真外传》、程派《锁麟囊》以及张派《春秋配》的华彩唱段。音乐会的下半场,将由指挥家胡炳旭执棒国联交响乐团与燕守平合作,展开一幅传统与现代交融的京剧音乐新画卷。杨少彭的《打虎上山》、张建峰的《胸有朝阳》、窦晓璇的《乱云飞》将依次登台,而最后压阵的将是杨春霞的一曲《家住安源》,她与燕守平的珠联璧合无疑是当年《杜鹃山》首演原班人马的再度聚首,定能唤起老戏迷尘封的记忆。
■文/本报记者 郭佳
名家评说
■马长礼:
燕守平从不说损话、不挑剔别人
梨园名家马长礼久未露面,年逾八旬的他谈起曾经的合作者燕守平,难掩欣赏之情。“燕守平还没有从戏校毕业我就已经认识他了,我们接触非常早。那是1958年,我去杨宝森家中请教,当时他就给我引荐了燕守平。多年来的接触,他不仅琴拉得好,人也非常好,几乎没有毛病。他从不说损话,也不挑剔别人。演员有时因身体状况调门忽高忽低是很正常的事,但无论对谁,燕守平都从没说过自己的琴只拉一个调门,总是想尽办法帮演员解决问题。”
■刘宇宸:
史依弘救场燕守平功不可没
在如今的北京京剧院副院长刘宇宸还是小戏迷的时候,就曾无数次看到燕守平在下场门低头操琴,“30年过去了,燕老师还是那么兢兢业业,毫不张扬。”虽然才不过71岁,但燕守平在京剧界的地位却无人能替代,用刘宇宸的话说,“燕老师是见过真神的。他还在戏校上学时,时任副校长的京胡大家徐兰沅先生就对他格外赏识。由于早年学习过很多乐器,因而燕老师在乐队中的地位绝不仅仅是托腔伴奏、烘托气氛,他甚至可以统领整个乐队。”在刘宇宸的讲述中,一个看似不起眼的小故事却可见燕守平的艺术造诣,“去年9月北京京剧院在北大百年讲堂演出《锁麟囊》,演出前突遇程派名家迟小秋患病,于是我们赶紧将电话打到上海,希望沪上名家史依弘能来救场。但由于距离演出很近没有磨合的时间,程派的伴奏又很讲究,史依弘便希望能带自己的乐队。不过当听说为她操琴的是燕守平老师时,她瞬间打消了所有的顾虑,仅用一天时间完成了一次伟大的救场,而这个救场燕老师功不可没。”史依弘本人也将与燕守平的这次合作称之为“受宠若惊,太难得了”。
■雷恪生:
能有今天得益于京剧滋养
虽然音乐会中登台的都是专业名家,但为燕守平从艺60载送上祝愿的却不仅仅是行内人士,王铁成、雷恪生两位表演艺术家一个操琴、一个票戏,表达了对自己所仰慕的京胡大家的崇敬。王铁成操琴、杨春霞演唱了《凤还巢》选段,而雷恪生更是在燕守平的伴奏下演唱了麒派名剧《追韩信》选段。在雷恪生看来,“虽然隔行如隔山,但艺术是相通的,我的表演能有今天,得益于京剧对我的影响。我5岁时到烟台看的第一出戏就是云燕铭的《戒烟歌》,至今我还记得其中的很多细节。”雷恪生在京剧界有很多朋友,燕守平便是其中之一,可即便如此,他还是将燕守平能为他操琴视作一大幸事。
■杨春霞:
愿10年后继续为老搭档助阵
40年前那出家喻户晓的《杜鹃山》,让杨春霞的演唱和燕守平的琴音流播广远。在老搭档杨春霞看来,燕守平无论技艺还是艺德都无可挑剔。“当年创作《杜鹃山》时,音乐有很多出乎意料的创新,开始时我们都不习惯,那段时间,燕守平每天拿着胡琴琢磨,慢慢地我们的合作越来越流畅、舒服。”杨春霞称,这些年有时候演出不知是谁操琴,但一听是燕守平就觉得心里踏实。在燕守平从艺50周年的音乐会上,杨春霞曾经表示,60周年时自己还要来。10年后她果真没有食言,而此时她又为10年后的70周年许下了继续登台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