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麟鹏、郑桂凤亮相。 竺捷 摄
董麟鹏、郑桂凤今年都是69岁,两人不仅同年,还是同行,都做过京剧专业演员,一个演武生,一个演花旦,所谓夫唱妇随,真是羡煞众人,人世间的美好姻缘,也不过如此了。京剧团解散后,两人从专业岗位上下来,成为了一名业余票友,可让这对老夫妻没想到的是,他们赶上了一段好时光,退休后的晚年生活,又盛开了第二个春天,而这都是托京剧的福。
从专业到业余,心里憋着气
董麟鹏6岁随父亲开始学戏,当时还是解放初,演京剧的都是草台班子,还是所谓的班主制,但这并不妨碍他喜好。后来,镇江市京剧团成立后,因为他演得好,自然而然就成了一名专业演员。
郑桂凤的经历也差不多,郑桂凤13岁到原镇江艺剧学校学习京剧,由于认真刻苦,很快就脱颖而出,后来戏校合并到了京剧团,郑桂凤成为了专业演员,她在京剧团与董麟鹏相知、相恋、相爱,谱写一段梨园佳话。
但好景不长,镇江京剧团解散后,董麟鹏不得不离开了京剧,进入一家私营企业上班,尽管工作繁忙,但他仍没有忘记京剧,一有空闲就练习。1999年,董麟鹏从企业退休,但他仍没闲着,因为焊接手艺好,被一家焊接公司看中。这时,由于空闲时间多了,一些喜爱京剧的票友知道他俩是京剧团的专业演员,都想跟他们学。董麟鹏夫妇住在第一楼街96号,就是原先京剧团宿舍,周边社区的京剧票友找到他们,大家早上一起出去练声、练气息、练形体,
2004年,转机再次出现,一群爱好京剧的老人相约到一起,成立了菊吟京剧社,董麟鹏、郑桂凤知道后,也很快加入了进去。从此,他们像是寻到了组织和知音,大家因为京剧走到了一起,这一路走来,彩霞满天,大家志趣相投,惺惺相惜,欢声笑语,董麟鹏感觉自己搁置已久的京剧梦开始慢慢复苏了。
业余走上前台,莫道桑榆晚
2011年月12月10日,在央视第四届全国京剧戏迷票友电视大赛的颁奖会上,因为对现代京剧《杜鹃山》选段的演绎,京口康盛剧社荣获第四届全国京剧戏迷票友电视大赛团体组金奖。而《杜鹃山》导演就是董麟鹏,他不仅做导演,还在戏中出演“团丁”;在这出戏里,郑桂凤则是女一号“柯湘”的艺术指导,夫妇俩为这出戏的获奖做出了莫大贡献。
不仅如此,这出戏很多道具也出自董麟鹏之手。董麟鹏表示,“演出时用的一些刀、枪、棍棒好做,这些东西做起来不难,只是费时间,先得画个图样,然后找来木头,用刀照着图样刻,后来发现演出时木头制作的道具容易断,就选择用竹子做刀、枪、棍棒等。”他的手就曾被篾刀刻竹子时,多次划破。
在康盛剧社,董麟鹏是剧社“当家人”吕国泰最得力的助手;而在菊吟京剧社,董麟鹏的角色仍然是总导演。每次排练新戏时,最辛苦的就是他,科班出身的董麟鹏不仅担负着全剧的安排,修改剧本,还要对演员进行个别艺术指导,甚至于小到一件道具,都要由他亲自一刀一刀削制出来。
这样一种对京剧的痴迷,最终换来的是丰厚的回报,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剧社所有成员的努力,今年5月5日,为配合金山街道“西津渡文化节”的举办,菊吟京剧社在伯先公园演讲厅首演全本京剧《白蛇传》,演出效果出奇的好。由于效果实在太好,我市宣传部门特地要求加演一场,6月23日,由市文化馆主办的“文心剧场”-菊吟京剧社京剧《白蛇传》专场演出,在市青少年活动中心精彩上演,众多戏迷再饱眼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