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届全国京剧青年演员电视大赛(以下简称青京赛)复赛电视直播已经进行两周了。来自全国各地京剧院团的青年演员纷纷把自己最优秀的一面展示在全国的戏迷面前。迄今为止,已赛了老生,武生,小生,丑,老旦,武旦,花旦的组别,戏码虽有重复却各有千秋!
我曾说过,戏曲是不适应比赛的。在过去角儿是靠唱出来的,座儿养出来的,能耐多大台上见。而能耐的大小取决于生活,艺人在过去要养家,甚至要养整个戏班。跑江湖跑码头的艺人数不胜数,怎样才能独占鳌头?很多时候一些绝活儿就在这种环境背景下逼出来的。而现在艺人不用跑江湖,也不用跑码头,更不用养剧团,有的戏曲艺人可能在外头走穴干点别的兼职可能比唱戏的钱来得快,所以也谈不上绝不绝活了。现在衡量角儿的标准,就是看你拿个什么职称,拿个什么奖,大赛拿了多少分什么排名,似乎观众已经说不上话了,最终决定权似乎也在那几位评委的身上。
这次青京赛,的确看到不少优秀的青年演员!条件好!都是这块料!出类拔萃的有几位,王玺龙“厉派”的《挑滑车》,扮相雍容,一出来亮相俨然一位大武生!无论是起霸,走昆牌,开打等等均是上乘!抖靠旗每下非常干净,身段交代得清清楚楚!在后面马失前蹄,战马深入陷阱,他安抚战马的表演极具意境!马都是虚拟的,靠演员摔叉,马鞭,身段来表现。总体来说,好武生!到了后面评委亮分时许多无论专业的还是非专业的都在微博激烈讨论,分是否太低?评委是否做到公正评判?他的超时是否应该扣分?是的,坐在评委席上的都是当今我国数一数二的老艺术家,一级演员,但一级演员的评判标准是否符合观众的标准呢?还有许多演员,有好嗓子,表演极佳,基功扎实过硬!却偏偏没有遇见一个明白的老师加以点拨,往往名师不一定就是真明白的。这样非常可惜!浪费演员的舞台生命,更误导下一代!在武生组的比赛里,共有六名选手是大靠戏,京剧里一般男的大靠武生都是打绦子,穿衬箭(箭衣穿在靠里面),这样才叫边式。而武生组里这六身大靠,只有两个是有这么做的。老先生会说偷懒,偷油。其中有个戏叫《小商河》,是讲岳家将杨再兴勇闯小商河的故事,杨再兴穿大靠,笔者那天观赛后在微博发表评论说为何小商河武生不打绦子不穿衬箭?后有某地戏校的学生驳斥道:“这戏打有狗那天起就不打绦子,不穿衬箭。”,真想问问是哪位老师教他的!
青京赛,无疑是青年演员展示的好平台,好机会。要是把此当作某种目的去操作,结果不好说。用王珮瑜的话说:“有的演员超时,却感觉没看够;有演员可守时,却很想把他赶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