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届‘青京赛’——一个繁复、庞大的工程,组织者的辛苦与艰难,局外人难知一二。感谢幕后辛勤劳作的所有人员!
赛事已近尾声,收获颇丰,京剧已经开启了一个全新的旅程:
一,鼍鼓声声,‘大发展’,‘大繁荣’的艺术氛围推动着京剧体制的改革!京剧,再也不能‘抱残守旧’了,再也不能维持着‘台上光鲜’,‘台下尴尬’的局面了!请看:一个青京赛,竟然堆砌着那么多的“相同的剧目”!那么多的包拯。窦尔敦。刘青提。刘金定。扈三娘一齐来挤一根‘独木桥’——第七届青京赛的金奖、银奖。这种局面实在难以掩盖京剧生存环境的不正常!破除这种不正常,恰恰是京剧全新旅程的开始!
二,京剧长期处在‘卖方市场’,必然剧目萎缩!必然演员流失!必然‘釜底抽薪’!折回头,看一看京剧的‘鼎盛时期’——百花齐放导致着京剧‘买方市场’的盛行!你总是‘武家坡’,‘大登殿’,观众不买账——对不起,喝西北风去吧!帽儿戏‘伐子都’,‘越虎城’如今成了‘冷戏’。唐三千,宋八百,唱不完的周列国,当年富连成,荣春社,鸣春社,中华戏校,所有剧目加起来不下1000余出,仅尚小云先生的荣春社就有300余出。
三,这次青京赛的一大亮点是为基层剧团腾出了一些位置,(不再是京津沪包干)于是我们领略了山西的王越,山东滨州的崔伟杰,宁夏的赵倩(只因腿功欠缺,舔头了)——天涯何处无芳草。
四,陈圣杰的脱颖而出,已经远远超出了‘中兴言派’的范畴,京剧的声腔艺术,长期以来被‘高门大嗓’所曲解,一些名家在那里‘吼’,‘喊’,‘嚷’。陈圣杰的发声、用气,极其讲究,他把言派的文化底蕴,独特的声腔技巧,几乎用到了极致,这是一个方向,或者说,无论是那个行当,都应该遵循京剧的本源,‘继承流派不应该形似’,这是被‘浮躁之风’浸染的伪‘命题’!
五,裘继戎被各位评委认可了,多少热爱‘裘派’的戏迷长长吁了一口气,哪有什么‘天赋’?裘芸女士的演唱,都是演绎裘派的圭皐!真正继承‘裘派’,裘继戎还有很长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