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学费 名师教 择优进编
守护“国粹之根”,安庆“京剧订单班”开班
为推动京剧艺术薪火相传,给新时代安庆文化强市建设添砖加瓦,8月29日,安徽黄梅戏艺术职业学院表演系2025级京剧定向班开班仪式举行。
2025年正值徽班进京235周年,也是京剧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第15年。市文旅局积极推动安庆市京话艺术剧院与安徽黄梅戏艺术职业学院首次强强联合,采用现代学徒制模式,通过教学舞台化、艺术实践体系化和师承定制化的教学模式,定向培养安庆京剧新生力量。
此次“订单班”具有免学费、名师教和择优进编三个特点。“订单班”计划招收小学应届毕业生16人,学制分为“6+2”两个阶段,即前6年在安徽黄梅戏艺术职业学院学习专业课和文化课,获得中专学历;后2年选送优秀学员至中国戏曲学院或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继续京剧表演的学习提升,获得大专学历。“订单班”学生在被录取后,须与剧院和学院签订三方定向培养协议。学员毕业后,市京话艺术剧院根据国家有关政策择优录用。
安庆不仅是黄梅戏乡,也是京剧发展历程中的重要摇篮。徽班从这里出发,辗转进京,融南腔北调于一炉,孕育了国粹京剧。不过,随着多元文化和娱乐方式的更迭、市场需求的快速切换,安庆京剧的传承发展面临从业人员紧缺、传承链条断裂等问题。
作为我市唯一承担京剧保护、传承、传播、发展工作的市级专业院团,近年来,市京话艺术剧院在青年人才培养模式上不断探索,除了原先的“共建实践教学基地”,也积极发展“院校合作”模式。同时,安徽黄梅戏艺术职业学院已有为安庆黄梅戏艺术剧院和宿松县黄梅戏剧团等重点院团开设“订单班”的成功案例。此次2025级京剧定向班开班,意味着安庆京剧事业薪火相传续写新的篇章。
“我原先学习了6年黄梅戏,经老师推荐参加定向班考核,能够进入2025级京剧定向班学习非常幸运。”在14岁的学员吴紫涵看来,黄梅戏用“本嗓”唱,京剧旦角用“小嗓”唱,两者都有自己独特的魅力,“转剧种”对她来说挑战不小。“我有信心在老师的指导下,把这门传统戏曲传承和发扬下去,传播到越来越远的地方。”她说。
“安庆素有‘京黄故里’美誉,京剧寻根离不开安庆,我们也有责任把‘京剧的根’护好。”看着10多位“10后”顺利进入学校深造学习,市京话艺术剧院院长潘丽萍深有感触地说道,“希望这些新苗进一步提升戏曲专业素养,丰富京剧的表演形式,为京剧的现代化发展注入新动力。”
“2025级京剧定向班旨在通过系统化、科学化、精准化的培养模式,为每一位学员铺就一条清晰、稳定、充满希望的成才之路。”安徽黄梅戏艺术职业学院表演系主任张引表示,本次的定向培养,学院将与市文旅局和剧院密切配合,充分发挥学校在戏曲表演人才订单式培养方面的成功经验,因材施教,高标准地把这批学生培养成京剧表演未来之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