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传统文化“活”在当下:烟台京剧赴港参演“中华文化节2025”的创新启示
8月23日晚,由香港特区政府鼎力支持、香港文联主办的"中华文化节2025"重要项目——《再现经典:京昆折子戏专场》在九龙城区高山剧场新翼演艺厅圆满落幕。此次演出,烟台市文化艺术中心(烟台市京剧院)作为重要参演单位,与山东省京剧院、香港京昆剧场强强联手,以六出经典折子戏惊艳亮相,在香港掀起一阵京剧热潮,成为推动内地与香港文化交流、增强文化认同的重要文化盛事。
经典再现,展示中华美学精神。专场演出精选京剧、昆曲代表性剧目,文武兼备,雅俗共赏。开场武戏《艳阳楼》以其独特的"醉打"表演程式,凸显中国武戏的写意美学,烟台市文化艺术中心(烟台市京剧院)青年演员孙嘉良以扎实的功底和传神的表演,将高登的狂傲与醉态演绎得淋漓尽致;《尤三姐》选段由著名表演艺术家邓宛霞与烟台演员联袂呈现,通过"闹酒"等经典段落,将文学形象转化为鲜活的舞台呈现,塑造了一位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刚烈女子形象;《铁弓缘·茶馆》以喜剧手法展现民间智慧,让观众在哄堂大笑中感受生活哲理,秦光荣饰演的陈母痛骂恶少的情节妙趣横生,令人捧腹;《击鼓骂曹》通过唱念做表的完美结合,彰显了传统戏曲的综合性特征,胡玉龙以高亢激越的唱腔和精湛的击鼓技艺,再现祢衡的狂士风骨;《女杀四门》则以精彩纷呈的武戏展示巾帼英雄刘金定为救夫君勇闯敌阵、力杀四门的的豪情壮志;压轴之作《牡丹亭·游园惊梦》继续由邓宛霞领衔,通过细腻表演和优美唱腔,体现昆曲艺术的典雅精致,将杜丽娘的缠绵情思演绎得如梦如幻。匠心传承,激发艺术创新活力。此次演出不仅呈现了戏曲艺术丰富多元的传统精髓,更展现了戏曲艺术未来发展的创新探索。无论担纲主演,还是与其他院团携手联袂,烟台演员此次的出色表现,不仅赢得了香港观众的广泛赞誉,更体现了新时代文艺工作者敢于登攀的精神风貌。21日下午,在普及中华文化艺术专场《京昆知多少》活动中,几位青年演员分享各自的艺术心得,从角色塑造到表演技巧,从弘扬传承到创造转化,深入浅出的讲解为观众打开了欣赏传统艺术的新视角。许多观众表示,通过讲解,他们学会了如何欣赏戏曲的"唱念做打",如何解读程式的美学意义,如何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这种演、讲结合的方式,不仅深化了观众对节目的进一步理解,更搭建起艺术与公众对话的桥梁。
文化认同,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华文化节2025"作为香港特区政府推动的重要文化项目,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国家认同和文化自信为宗旨。通过与香港艺术家的同台演出、与香港观众的深入交流,不仅展示了烟台文化建设的丰硕成果,也促进了鲁港两地的文化交融和情感相通。演出期间,香港观众展现出的热情和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令人动容。许多观众表示,通过观演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了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自豪感,而情感共鸣与文化认同,正是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生动体现。演出结束后,许多香港观众特意留在剧场与演员交流,表达他们对京剧艺术的喜爱和对烟台演员的赞赏。这种艺术与情感的深度互动,为未来两地更广泛的文化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展望未来,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此次赴港演出虽然短暂,但其影响是深远的。首先,它为内地与香港的文化交流提供了新模式,通过高质量的艺术表演和深入的文化对话,实现真正的心灵沟通。其次,它为传统艺术的传承创新提供了新经验,通过跨地域的合作交流,激发艺术创作的活力。最后,它为增强文化自信提供了新路径,通过展示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增强人们对中华文化的集体认同。中心将以此次演出为新的起点,加强对外文化交流,推动传统艺术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推动烟台文化、齐鲁文化走向更广阔的舞台;同时,继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创作更多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优秀作品,为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出贡献。
文化是民族的精神命脉,文艺是时代的前进号角。烟台市文化艺术中心将牢记初心使命,坚持弘扬正道,以艺术的力量凝聚人心,在新时代的文化建设中展现新担当、新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