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京剧院的京剧演员侯宇凭借京剧《李逵探母》中李母一角,获得第33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主角奖。
侯宇的演唱韵味醇厚,行腔规范,字正腔圆,高音游刃有余。剧中的经典唱段,在她倾情演绎下,光华依然,产生出感人至深的艺术效果。其表演张弛有度、棱角分明,在追求形似的基础上,着意于心理层面的表达,用情颇深。侯宇很好继承了京剧老旦的表演精华,并在艺术进阶的道路上实现了自我超越。
——评委评语侯宇谈表演感悟
我是一个老旦演员,非常开心能获此殊荣,感恩所有陪我一同战斗在舞台上的同仁们,也感恩所有教过我的老师,还有很多亲朋好友对我的支持。
我8岁时曾在上海的舞台上感受过如雷鸣般的掌声,正是那样的场面让我坚定信念,一如既往地投身于艺术长河……也因为上海观众对我的热爱和期待,从2018年始,我几乎每年都会在上海的舞台上演出一到两场大戏,7年来在上海演出了《对花枪》《八珍汤》《杨门女将》《遇后龙袍》《李逵探母》等作品,希望能将我的所学,以继承和发扬的方式呈现给沪上的观众,用自己30多年登台学艺的成果,回馈给热爱传统文化、呵护京剧发展的上海观众。
2024年,我在上海举办了第四次个人专场演出,邀请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大连京剧院的杨赤院长一起,演出了新编历史剧全本《李逵探母》。此剧是已故京剧表演艺术家、教育家李金泉先生和袁世海先生共同创演的一出以老旦、花脸为主要角色的经典剧目,他们以珠联璧合的表演,体现了“袁派”和 “新李派”的演唱、表演特色与风格。这一李派袁派的扛鼎之作,是最为考验老旦与花脸行当演唱和表演功力底蕴的看家戏。如剧中广为戏迷朋友熟悉的“泪虽干今日里又涟涟”唱段,是老旦行当中从未有过的【反西皮二六】板式,这一新创造的唱腔体系,细腻奔放、激越委婉,刚中有柔、柔中寓刚,形象丰富地表现了母子之间久别相逢,凄凉悲苦的复杂情感。
此外,在这部戏中,无论是剧本还是表演,都获得了极大的艺术突破,因此《李逵探母》于老旦行当来说,是一部守正创新,具有开拓性意义的里程碑式的作品。选演这出较高难度的《李逵探母》参加白玉兰戏剧奖的评选,是想秉承初心、潜心问艺,向广大的戏迷朋友们汇报自己艺术创作的成果,更是向先辈艺术家表达最为真挚的敬意,进一步磨砺自己,不断提高自身的艺术表演、声腔演唱水平。
作为李金泉先生和李多奎大师的第三代弟子,我有责任、有义务将继承之路走好。这里,我要深深感谢袁派继人、大连京剧院的杨赤院长,带领着我为观众朋友们献上精彩的京剧艺术。同时感谢那些为我付出无私帮助,辛勤培育我成长的启蒙老师们、我的师父赵葆秀老师,以及已故的师父李鸣岩老师,感恩她们数十年如一日地对我的辛勤教诲和精心教导,鼓励我前进。同时感恩北京、上海、大连三个京剧院的领导和同仁们对此次演出的全力支持和精彩演出,是大家的努力成就了我的舞台呈现。
作为一名青年京剧人,我将努力把京剧带入更多的年轻观众的视野里、心目中,我会坚守初心,持续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丰富拓展京剧艺术的表演领域,打造精品力作,不断提升经典作品的精神能量、艺术价值和时代内涵,用心诠释京剧的意蕴美、哲学美、内涵美,努力引领更多的年轻人关注和热爱属于我们自己的民族瑰宝。愿京剧艺术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