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台上,重庆京剧院青年演员章乃方身着一身练功服,虽无华丽戏服加身,却难掩眉宇间的英气。她手中的马鞭每一次挥动,都栩栩如生地展现出人物骑马驰骋、缓行等各种状态,人物的洒脱和果敢跃然于舞台。
15分钟后,京剧院另一位青年演员毕艺琳接替登台,爽朗而富有感情的念白,一下子就将人带入十三妹有情有义的世界里。
排练过程中,重庆京剧院副院长周利坐在台下观看,不时上台指导两位青年演员的形体和唱腔。《十三妹》是重庆京剧院的保留剧目,分《悦来店》《能仁寺》两折戏,武旦出身的章乃方和花旦出身的毕艺琳同演《悦来店》,周利则演《能仁寺》一折。
“我在艺术学校上学时,跟厉慧敏先生学习的第一出戏就是《悦来店》,进入京剧团(现京剧院)工作之后,又继续跟着先生学习。”周利表示,自己至今还记得先生对自己的严格要求,京白要念得嘎嘣脆,让观众即使坐在最后一排观演,不看字幕都能听得清楚台词。“念白不过关就一遍一遍练习,嗓子哑了、气息撑不住了,依旧不能松懈。”周利说,复排这出剧目的意义,不仅仅在于戏曲传承,还在于将老一辈戏曲艺术家的精神传达给年轻的演员们。
▲周利(左)指导青年演员。记者 周双双 实习生 张敏杰 摄
京剧《十三妹》上一次与重庆观众见面,还是10多年前,由周利一人出演。时隔多年再度复排,却是由三位演员同演。这也是两位青年演员第一次与周利同演一出戏,工武旦的章乃方在唱念部分稍有欠缺,而《十三妹》这出戏的念白比较多,在学习过程中周利几乎是一个字一个字帮她纠正,让她有信心演这出戏。花旦毕艺琳虽唱腔婉转,但在武戏上又略有不足,周利也耐心示范。“如同厉慧敏先生对我毫无保留地授课一样,我也希望能够把我的戏曲表演经验都传授给青年演员们。”在排练间歇对着新重庆-重庆日报记者说出这句话时,周利的眼神望向远方,似乎又想起年少时学戏的场景。
重庆京剧院的前身是著名琴师、戏曲艺术教育家厉彦芝先生1934年在上海创办的“更新舞台童伶班”,于1936年正式定名厉家班,1938年因抗战迁入重庆。1956年,厉家班整体转为国营建制,定名重庆市京剧团。2011年重庆市京剧团转企改制,成立重庆市京剧团有限责任公司,2020年12月更名为重庆京剧院有限公司。
从厉家班到重庆京剧院,700余部(折)不同题材的剧目,一个个角儿相继绽放光芒,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京剧曾以丰富的表演形式、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历史底蕴,收获无数观众的青睐,而在传承经典戏曲时,重庆京剧院又将有哪些创新尝试以拥抱年轻一代的观众群体呢?
重庆京剧院党总支书记王晓萍表示,2023年京剧院曾与成都京剧研究院联合出品印象京剧《薛涛》,2024年相继在深圳、重庆、成都等地巡演,收获了相当数量的年轻观众。2025年,重庆京剧院将充分利用院团身处魁星楼的优势,打造京剧体验馆,既有传统戏园子一样的戏曲演出,也有文创周边、京剧妆造体验等方式,为观众提供沉浸式观演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