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假期,跟着名家赏析海派京剧
上海杨浦
近日,杨浦区图书馆联合上海通志馆、学悦风咏书社举办“何以上海”系列第六讲“海派京剧艺术的魅力”,带领市民读者走进京剧世界,赏析海派京剧艺术之美。活动在杨浦的新晋“家门口的好去处”学悦风咏书社举行。主讲嘉宾严庆谷,是上海京剧院国家一级演员,工文武丑,擅演悟空戏。他以轻松幽默的表达、生动活泼的演绎,配合珍贵详实的图文资料,为读者解读海派京剧这一具有鲜明海派特征的舞台表演艺术。
京剧于1867年第一次来到上海。当年,为宣传北京来的这一新兴戏曲种类,《申报》将其定名为京剧,从此“京剧”之名传遍天下,直至今日。在上海这片独特的人文环境中,京剧被汪笑侬、王鸿寿、夏月珊、夏月樵、潘月樵等艺术家不断改良,形成了勇于创新、长于创造、善于吸收新鲜事物的海派风格。海派京剧艺术家通常有着较好的文化修养,拥有进步思想和正确的艺术观,富有创造力,使得作品不仅好听、好看、好玩,而且集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于一体,融入了人文主义情怀。
现场,以《真假美猴王》片段为例,严庆谷着重分析了海派京剧表演特色,涉及舞台呈现、声光技术、机关布景等等。讲座中还详细介绍了三位海派京剧代表性人物的生平,分别是麒派创始人周信芳、盖派创始人张英杰、郑派创始人郑法祥,并通过播放珍贵影像、演绎经典唱段、绝活展示等方式,逐一剖析各派的艺术特点。最为精彩的是,严庆谷现场唱演名家经典选段。作为郑派京剧传承人,他还演绎了《闹天宫·偷桃》片段,引得观众叫好阵阵。还有青年艺术家郝杰,表演盖派身段罗汉拳、鹰展翅以及宝剑入鞘等技艺,令现场掌声不断。
精彩的讲述,精湛的技艺,深深吸引了在场读者。台下的小朋友们纷纷自告奋勇,上台体验表演。读者们纷纷表示,这次活动特别精彩,一招一式皆是功夫。
后续,“何以上海”系列讲座将继续围绕红色文化、高校春秋等主题,邀请上海文化资深研究专家分享他们的研究成果,带领读者走进历史,触摸城市文脉,感受城市日新月异,激励读者立足当下,逐梦前行,展现上海文化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