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定6月演出的传统大戏《谢瑶环》是花旦演员杨扬入选由上海市委宣传部组织评选的第七届“青年文艺家培养计划”的学演收官之作。为保障疫情防控,线下演出仍未开放,虽不能与观众在剧场见面,居家防控的日子,杨扬不懈练功,始终心系《谢瑶环》的学演,从未停止对艺术的钻研。
从3月5日演出《金玉奴》后,杨扬就暂停了所有演出任务。停演不停功,她开始居家与老师视频学戏,“每位演员的内心都有一股心劲儿,那就是要保持良好的工作节奏。我们在台上的良好状态不是拿出来就有的,必须靠日积月累,平日里不得有半点马虎。疫情打乱了计划,但我仍会全力以赴地居家学戏,时刻为重返舞台做准备。疫情期间自我掌控的居家时间充裕了,在正式与老师学戏前,我先通过演出视频自学了一个月,对《谢瑶环》这出戏有了初步了解。”
在“青年文艺家培养计划”的大力扶持和培养下,此次《谢瑶环》演出特邀天津京剧院京剧名家王艳指导授课。杨扬表示,在疫情防控期间,王艳老师通过视频不厌其烦地示范、教唱,还细心地根据以往演出录像来了解她的专业特长,使她受益匪浅,“谢瑶环这个角色是青衣兼小生,对我一个花旦演员而言,行当跨度很大。青衣和花旦在念白上韵味和唱腔处理上有较多区别,花旦唱腔小弯多、滑音多,擅长念京白,而谢瑶环是十足的大青衣气质,唱腔稳重大气,既委婉优美又高亢激昂,念白平和柔美,饱含迫切救国救民之心。因此我要刻意避开一些唱念习惯,去适应和接受新的唱念技法。这出戏中还有大量的小生场次,谢瑶环需女扮男装巡按江南,小生行当是我第一次接触,俗话说隔行如隔山,从唱腔到念白都是另一功范儿,我要仔细琢磨唱腔的节奏变化、念白的高低音韵、气口的运用、还有发声位置的不同。王艳老师逐步给我分析,每个音、每个字、每个气口都说的很到位。我十分感激王老师的指导,我们有时会聊一些除戏以外的专业知识,这更加拓展了我的专业技能,开阔了眼界。能跟这样一直活跃在舞台上,并且经验丰富的艺术家学习交流,我深感荣幸。”
受居家场地和条件限制,杨扬只能选择在不打扰家人和邻居休息的时间放声练唱和念白,学戏的进度变慢了,她也因此学会静下心来慢慢的体会和琢磨,充分利用时间一遍又一遍回看老师的上课视频。
今年是“青年文艺家培养计划”的最后一年,从《四郎探母》《桃花村》到《王熙凤大闹宁国府》,通过几出大戏的学演让杨扬在舞台上日臻成熟,台风愈发自信从容。杨扬表示:“《谢瑶环》作为收官之作将进一步拓宽我的戏路,突破以往可爱小花旦形象,夯实表演功力、积累演出创作经验。在此我衷心感谢各位领导为我良苦用心的制定培养计划,感谢同事对我的大力支持和帮助,还要感谢一直支持和鼓励我的戏迷朋友们,我会更加努力和用心的学习《谢瑶环》,希望能以一个全新的形象与大家在剧场相聚。”
近年来,上海京剧院依托上海市委宣传部、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遵循金字塔式从塔底到塔尖的人才培养体系,已培养出王珮瑜、傅希如、蓝天等颇具艺术实力并在全国京剧界有较高知名度、影响力的“青年文艺家”。2019年杨扬成功入选“青年文艺家培养计划”后,为促使其艺术实力“更上一层楼”,剧院实施“一人一策”培养方案,按照“德艺双馨”的目标为杨扬制定了拔尖人才三年培养计划,聘请蜚声业界的艺术家担任艺术指导,配备剧院优质团队共同加入,通过整理挖掘和传承《桃花村》《谢瑶环》等经典剧目,使杨扬师法经典、完善本行当流派艺术的全面“继承”,使京剧艺术真正能够代代相承,绵延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