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电视剧版《大宅门》的编剧、导演,著名导演艺术家郭宝昌先生与北京京剧院优秀青年导演李卓群联手,共同打造京剧版《大宅门》,首演一票难求,获得热烈反响。同年10月,应邀参加上海国际艺术节,又光荣入选“2018年度全国舞台艺术重点创作剧目名录”。京剧《大宅门》至今已累计演出30余场,收获广泛好评。
2021年7月7日、8日,与观众阔别两年之久的京剧《大宅门》作为北京京剧院“百剧百人庆百年”优秀剧目展演季中入选剧目再次亮相,第三代京剧《大宅门》主演阵容与观众们见面,这部凝结着郭宝昌导演七十年京剧情缘、集结京剧界老中青三代优秀创作者的优秀新编剧目再次轰动于京城。为将该剧推向全国市场,与更多热爱京剧艺术的戏迷们见面,在郭宝昌导演的大力支持下,北京京剧院决定:沿用原排主创阵容,由李卓群导演复排京剧《大宅门》。此次复排将延续《大宅门》主演阵容的有益更迭换代,加入更多新鲜血液,如裘识、周恩旭、刘烁宇等青年演员,与窦晓璇、马博通、索明芳共同铸就京剧《大宅门》辉煌的篇章。
在严格遵守执行全国疫情防控要求的基础上,北京京剧院拟于2021年10月起,启动京剧《大宅门》巡演,先后赴辽宁、吉林、山东、福建、上海、江西、湖北、广东、贵州、云南、浙江、湖南等地,以期满足更广大戏迷朋友们的观演需求。
为保障京剧《大宅门》复排及巡演各项工作顺利开展,8月初,北京京剧院党委书记杨洪义,院长刘侗,副院长朱甲及郭宝昌导演与《大宅门》主创、演职员等共同召开建组会。
建组会上,朱甲副院长首先公布了《大宅门》复排主创、演职人员名单。他表示,此次《大宅门》巡演时间长、任务重、困难多,剧院相关部门必须做好统筹管理、服务保障工作,剧组全员要齐心协力、克服困难,顺利完成巡演任务。《大宅门》导演、年逾八旬的著名导演艺术家郭宝昌在建组会上发言,他表示:“京剧《大宅门》是我的初衷也是归宿,北京京剧院实现了我的夙愿,在此要感谢北京京剧院的历任领导对京剧《大宅门》的投入和支持。”他回顾了京剧《大宅门》首演以来在全国各地的演出盛况,他说:“京剧《大宅门》换了几代演员,对这部剧来说是件好事,必须融入新鲜血液,才能走得更远。”他强调:京剧是比西方舞台剧更早诞生的舞台艺术,京剧的程式是高级的审美艺术,我们要坚定文化自信。京剧《大宅门》就是坚守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一次宝贵实践。
刘侗院长提出两个关键词:一是“致敬”,京剧《大宅门》入选 2018年度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创作扶持工程,这既是一项荣誉,也是一种肯定。向这部作品致敬的最好方式,就是不断地演出,不断展示给更多观众,让作品的艺术底蕴、审美追求、主旨立意得到延续和弘扬。二是“责任”,北京京剧院肩负着首都文化中心建设、丰富百姓文化生活,传承中华民族审美品格的责任。所以剧院坚持每年演出七八百场,不仅要在北京演出,还要到祖国各地演出。《大宅门》的巡演,要克服演出安排密集、人员紧张、疫情影响等种种困难,剧组全体、剧院上下要坚定文化自信、牢记使命担当,让《大宅门》在祖国各地再放异彩。
北京京剧院党委书记杨洪义总结发言。他表示,京剧之所以富有生命力,是因为它吸收、借鉴了古今中外各剧种、各艺术门类的艺术精华,我们要把京剧这个强大的中华文化基因传承下去、弘扬下去,《大宅门》巡演就是一次很好的契机和实践。今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国有文艺院团改革的意见》,明确提出要“适应不同演出条件,满足不同观演人群需要,推出优秀剧目演出的经典版、驻场版、巡演版,形成剧目生产题材和版本多样化机制。”为落实文件精神,他也表示希望《大宅门》在巡演的基础上打造“驻场版”,实现在吉祥戏院驻场演出。
建组会后全体合影
直击·排练场
目前,京剧《大宅门》在确保演职员安全的前提下,严格遵守剧院关于防疫的各项要求,正有条不紊开展排练工作,为后续演出顺利进行提供基础保障。剧组现已进入说排阶段。
《大宅门》排练现场
京剧《大宅门》复排导演
李卓群
京剧《大宅门》复排技导
张旭冉(左)
索明芳(左) 周恩旭(右)
2021年9月底,注入新鲜血液的京剧《大宅门》将于长安大戏院进行巡演前的预演,欢迎广大戏迷观众朋友走进剧场,一同见证《大宅门》再度扬帆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