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京剧票社的灿星
——记成都《文兴京剧票社》在京剧票界的活动
在中国的西南名城成都,京剧事业在当前全国都不景气的背景下,成都京剧专业剧团同样气微势弱。但是成都的京剧业余活动却比专业活动来的热烈火炽,城里的街头巷尾大小京剧活动票房不论冬寒夏暑都在欢聚吟唱,尤其是成都文化宫戏剧演出厅更是紧锣密鼓地演唱着清唱、彩唱的京剧剧目和唱腔。其中每星期四雷打不动的是成都著名京剧票社——《文兴社》演出活动的专场,舞台上高腔低韵响彻剧场、剧场中掌声好声不绝于耳,给众多京剧戏迷带来一个欢快淋漓的享受。
说起《文兴京剧票社》在成都京剧票界名气日旺,可以说在四川京剧票界都是名气响当当的。《文兴票社》的前身是《成都艺晖京剧票社》,是1994年票友王文彬和全国十大名票,中央电视台京剧票友大奖赛金龙奖获得者董德敏一起自费办票社,出资请专业的文武场的老师,创办了《成都艺晖京剧票社.》,十几年如一日地开展活动,直到2006年,其间经常参加彩演。演出的剧目有:【金龟记】中的《钓龟》,《坐窑行路》,《哭灵》,【遇皇后】,【打龙袍】,【赤桑镇】,【岳母刺字】,【洪母骂畴】的《祭灵》,【对花枪】,【红灯记】中《痛说革命家史》等。2005年5月参加了中央电视台举办的京剧擂台赛,演唱了【徐母骂曹】,开拓了视野,丰富了社会阅历。
2006年董德敏老师因老伴儿身体欠安,无精力搞票社,故《艺晖票社》暂停活动,为了不辜负广大观众的期望王文彬联合一些志同道合的票友成立了《成都文兴京剧票社》,继续开展活动,使观众,尤其是老年观众有所寄托。取名《文兴》,意思是为振兴中华文艺宝库中的奇葩——京剧艺术而尽我们的绵薄之力。成立之初票社的活动地点由最初的铛钯街,到光明路,再到东门城隍庙,再到宏济路,再到大慈寺,再到九眼桥,再到文化宫(都是因旧城改造而搬迁)票社走到哪儿,观众就跟到哪儿来支持和捧场,这可以说是最令人为之感动的。事实上,文兴票社已经和很多观众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他(她)们不仅关心支持票社的发展,而且还随时对票社的演出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多数观众都会风雨无助地来为京剧的振兴欢呼喝彩,甚至有的观众每周四的晚上还亲自打电话来谈自己的看法和评论,谈得十分中肯,十分内行。笔者曾看到更有不少戏迷在演出现场当场掏出钱来对票社的演出活动表示支持,也有票友献送的鲜花和花篮摆放在舞台前。所以说文兴票社演出活动的兴旺、持久都和热心的戏迷朋友的关心和支持分不开的,从这一点更充分说明京剧艺术的发展和弘扬是离不开众多京剧戏迷的支持和烘托的,票社和戏迷朋友就像鱼和水一样是须臾不可分离的。票社从2008年初迁到位于青羊大道的成都市劳动人民文化宫二楼戏曲多功能厅。每周四下午两点到四点半开展京剧演唱活动。因为是茶座形式,听戏五元一杯茶,这对于多数退休工资低的老年观众来说,无疑是一处很好的休闲场所,所以每周的演唱会都有100多位京剧戏迷观众前来观看。当然,另一方面,票社就必须尽力提高演出质量。因此出资请来专业的文武场老师,同时还特邀了著名杨派老生梁庆云先生的弟子——成都市京剧团杨派老生杨硌老师(已退休)担任票社的艺术指导,邀请了成都铁二局京剧团的老生演员贾肇亮和青衣演员杨剑梅夫妇来现场演唱指导,这样票社的会员可以随时向专业老师请教,增加了不少的学习机会,因而受益匪浅。同时还请了原雅安京剧团的鲍树身先生主持演唱会、成都名票裘派花脸徐维选和成都名票袁派花脸,战旗文工团山东快书一级演员牛德增先生演唱,这些专业的老师和名票为票社每周的演唱会增色不少,也得到了成都广大戏迷的肯定和赞扬,对票社弘扬京剧艺术起到了中坚的作用,更是对提高成都京剧艺术氛围起到了推动作用。
《成都文兴京剧票社》的组成概况:
社长王文彬,主学老旦,自幼受家庭的熏陶而热爱京剧,尤其喜爱李多奎的唱腔。演出的剧目有:【金龟记】中的《钓龟》,《坐窑行路》,《哭灵》,【遇皇后】,【打龙袍】,【赤桑镇】,【岳母刺字】,【洪母骂畴】的《祭灵》,【对花枪】,【红灯记】中《痛说革命家史》等
副社长罗兴群,主学梅派,演唱剧目有:【生死恨】,【凤还巢】,【宇宙锋】,【起解 会审】,【三娘教子】,和【法门寺】等
副社长刘德琴,主学张派,兼学荀派,并擅长现代剧,演唱剧目有:【望江亭】,【西厢记】,【状元媒】,【秦香莲】,【杜十娘】,【杜鹃山】,【龙江颂】,【海港】和【草原小姐妹】等。
唐迪芬,主学老生,喜余杨,演唱剧目有:【上天台】,【梅妃】,【大唐贵妃】,【战樊城】,【观画】,【洪洋洞】和【珠帘寨】等。
戴慧芳,主学张派,兼学梅派,演唱剧目有:【春秋配】【凤还巢】,【赵氏孤儿】,【起解】,【彩楼配】,【刘兰芝】,【断桥】和【状元媒】等。
张丽君,主学程派,曾得到原攀枝花市京剧团的优秀程派演员段小玲的指导,演唱剧目有:【锁麟囊】,【春闺梦】,【荒山泪】,【武家坡】,【断桥】,【江姐】,【嫦娥奔月】等。
霍荣华,主学梅派和荀派,演唱剧目有:【凤还巢】,【起解】,【金玉奴】,【荀灌娘】,【痴梦】,【红娘】,和【红灯记】等,值得一提的是她只学了三年。
瞿秀英,主学梅派,师从重庆厉家班的阮芙蓉老师,演唱剧目有:【廉锦枫】,【太真外传】,【三娘教子】,【别姬】和【宇宙锋】等。
杨庭芝,主学荀派,演唱剧目有:【红娘】,【豆汁记】,【尤三姐】,【荀灌娘】和【霍小玉】等。
二,杨硌老师在票社演唱的主要剧目:
【杨家将】,【失空斩】,【洪洋洞】,【击鼓骂曹】,【朱痕记】,【搜孤救孤】,【捉放宿店】,【举鼎观画】,【文昭关】,【卖马】,【三家店】,【打登州】,【乌盆记】,【问樵闹府】,【南阳关】,【武家坡】,【游龙戏凤】,【沙桥饯别】 和【上天台】等。
贾肇亮在票社演唱的主要剧目有:
【群英会】【借东风】【大探二】【探母】【淮河营】【清官册】【失空斩】【文昭关】【洪羊洞】【碰碑】【沙桥饯别】【捉放宿店】【野猪林】【将相和】【上天台】【三家店】等等。
杨健梅在票社演唱主要剧目有:
【宇宙锋】【醉酒】【别姬】【散花】【断桥】【望江亭】【挂帅捧印】【廉锦枫】【春闺梦】【大登殿】【红灯记】【沙家浜】【海港】【二进宫】【玉堂春】【状元媒】【春秋配】【武家坡】等等。
三,票社文武场老师简介:
鼓师:赵宝童,白鑫华(特邀)成都市京剧团优秀鼓师,已退休 。
蒲祖惠,原达州京剧团武旦,后来转业,现爱好司鼓,正在向赵老师和白老师学习。
京胡:钟清云(业余当家琴师)
京二胡:姚 星 (特邀)成都市京剧团当家京二胡。
月琴:廖敏英 (特邀)成都市京剧团优秀乐手,已退休。
三弦:侯来宝 (特邀)成都市京剧团优秀乐手,已退休。
大阮:刘克忠(业余)
大锣:陈郁麒(业余)
铙钹:肖扶帮(特邀)内江京剧团当家琴师,已退休。
小锣:李世成(业余)
更值得一提的是成都文化宫的领导给京剧票社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舞台,尤其是文化宫文艺科的全体老师给对所有票社的演出活动给予大力的支持和帮助,才使得京剧艺术能够在文化宫的舞台上得以弘扬和继承,他们的功劳也是不容忽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