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上海京剧院主办的第20期“Follow me京剧跟我学”时尚课堂开班仪式,日前在上海周信芳戏剧空间举办。今年的报名尤其火爆,报名者年龄最小的只有四岁,297个名额两天内被“抢光”。
上海作为全国演艺大码头,国际文化大都市,如何长久传承博大精深的京剧艺术,继承和弘扬京剧的名剧名段,组织更多的京剧演出,普及市民京剧常识固然非常重要,但更重要的,是遵循艺术传承规律,从青少年抓起,认真培养年轻的京剧苗子,让京剧艺术低龄化、大众化、普及化。
尚长荣曾说过,京剧不是老年人的专利,让京剧走近年轻人,才能永葆京剧艺术的活力。面对京剧日渐式微的现状,化解京剧的传承危机,让更多年轻人喜欢京剧的唱念做打及皮黄声腔,既要光大京剧名家的艺术精神和演艺风格,更需要从京剧人才的培养体制上进行突破。上海京剧院开设京剧跟我学课堂,从青少年开始培养,教学传承京剧的经典唱段,普及年轻人京剧常识,打破原来京剧传承的体制束缚,着眼未来和长久,培养上海的京剧人才,以此来奠定申城传承“国剧”艺术的人才阶梯基础。
上海京剧院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就致力于京剧艺术的普及,以各种形式进行推广传播,包括成立业余艺术学校,深入上海各大、中、小学和幼儿园进行推广,26年来覆盖全市100多所学校,累计授课近9万课时,惠及学生近7万人次。京剧时尚课堂,作为一个不依靠政府财政补贴、按课时收费的戏曲业余培训班,全部由专业演员担任教学,其中的“京剧明星公开课”“国粹好邻居”拓展了京剧和社会的交流渠道,开设10多年来,为6000多位学员提供全方位了解京剧的平台。这些内容,连同京剧院在大学举办“粉墨登场”活动,京剧名家现场讲学,介绍京剧知识和审美方式,较好的化解京剧传承危机,让更多年轻人喜欢京剧的唱念做打及皮黄声腔,既光大京剧名家的艺术精神和演艺风格,更从京剧人才的培养体制上进行突破,让更多年轻人了解和走近京剧,欣赏和喜爱京剧,推动“国剧”的传承。
戏曲作为集音乐、表演、文学、绘画、影像乃至高科技等综合性最高的艺术,能扮美城市生活,点化平凡生活,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的内涵和底蕴,为我国的舞台艺术增添无限的异彩。愿京剧院这种传承京剧艺术的做法和创举,面对戏曲艺术的日渐式微,在弘扬我国传统戏曲艺术的新时代,传承普及各种戏曲艺术种类都来效仿和实践,从青少年和社会喜欢的人群做起,“草木蔓发、春山可望”,如此作为,才能吸引更多人群走近戏曲艺术,喜爱中国传统戏曲,推动戏曲艺术在更广范围中留得下和传得开,营造中国传统戏曲繁荣发展的新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