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小时,近300个“Follow me京剧跟我学”名额被抢光了
报名信息发布后48小时内,老生、青衣、老旦、武旦、花脸、京胡、少儿旦角等18个班297个名额一抢而空,报名总人次逾千。3月24日下午,上海京剧院主办第20期“Follow me京剧跟我学”时尚课堂在上海周信芳戏剧空间开班,这次开班有着史上最火爆的一次报名。
上海京剧院院长单跃进表示,第20期“Follow me京剧跟我学”有近80%的人是首次报名,报名者年龄较往期呈低龄化趋势,平均年龄为34岁,18岁以下的青少年占比近20%,其中年龄最小的仅4岁;22岁至45岁的青年白领占比逾55%。京剧院为此特地加开2个班,并调整班级人数,但仍有大批报名者未能如愿。
据介绍,建设中的岳阳路168号上海京剧传习馆全面启用后,将进一步完善课程体系,满足更多公共教育和文化艺术需求。其中1号楼老洋房是历史保护建筑,作为京剧教学,每个房间都将有特定内涵或者环境设置,比如以京剧名角为主题;3号楼为原南伶酒家,将由原来的4层楼改为3层房,设立京剧大教室和沙龙。
10年20期“Follow me京剧跟我学”,从第1期7名学员到如今每期拥有近300名学员,累计学员总数超过6000人次。“Follow me京剧跟我学”因何火爆?上海京剧院日积月累的深耕功不可没。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京剧院就致力于京剧艺术的普及。1992年,京剧院专门成立业余艺术学校,深入上海各大、中、小学和幼儿园,26年覆盖全市100多所学校,累计授课近9万课时,惠及学生近7万人次。作为一所特殊的“学校”,它没有固定的教学场地,因此被戏称为“飞行学校”。1993年,上海开始推动“高雅艺术进校园”品牌。1996年,京剧院在北大、清华等首都高校拉开“京剧走向青年”的帷幕,被喻为“冬天里的一把火”。2006年,京剧院推出“梨园影像”戏曲造型照拍摄项目,传统艺术变为年轻人追捧的时尚,12年累计接待拍摄对象2500人次,更阶段性地将项目拓展到深圳等地区。2007年,“Follow me京剧跟我学”开班,成为首个不依靠政府财政补贴、按课时进行收费的戏曲业余培训班,也是首个全部由专业演员担任教学的培训班。
报名踊跃没有令上海京剧院自满。第20期“Follow me京剧跟我学”进一步升级。90%以上的任课老师来自演出第一线,首次开设两个精品班,学员们可以在岳阳路的老洋房里品味京剧。教学内容不仅有耳熟能详的传统剧目,也有深受年轻人喜爱的新创剧目《曹操与杨修》《狸猫换太子》《月光下的行走》等,还会组织观看演出、探班后台、观摩响排等。
单跃进表示,“京剧明星公开课”“国粹好邻居”“小京继人”等项目进一步打开社会各界与京剧艺术的交流渠道,当年读着京剧院编写的“京剧进课堂”教材,参演“京剧课本剧”的孩子们已成长为今天剧场里的主力军,经过““Follow me京剧跟我学”教学,越来越多的学员登上舞台,成为国粹艺术的积极传播者。他透露,今年暑假,上海京剧院将迎来一批来自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学生,并为他们开设为期3周的京剧研习课程。
24日开班仪式以第19期京胡班学员与老师的合奏拉开序幕,部分往届学员与明星教师联袂为第20期的新学员带来一场别开生面的师生联演,包括少儿旦角班的“金玉奴”选段,老旦班的“叫张义”选段,老生班、青衣班、花脸班联袂表演的“二进宫”选段,武旦班师生同台的身段表演以及明星教师与青衣班学员共同演出的“坐宫”选段等。演出压轴,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陈少云老师作为神秘嘉宾带领三位弟子,与往期麒派老生班部分学员共同演唱《追韩信》“我主爷”选段,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