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大精神引航程,全国人民齐欢唱。国富民强中国梦,意气风发建小康。新时代思想引领好,幸福生活更加辉煌”。这不是歌词,也不是诗词,而是一段以十九大精神为载体写成的京剧唱词。这个京韵出自南通市港闸区唐闸镇街道新华社区老年京剧社。十九大的胜利召开使京剧队每个成员备受鼓舞,他们士气高昂,撸起袖子加油干,决心要以京剧的形式向社区居民宣传好十九大精神。11月17日下午,他们的首场表演就受到居民们的热烈欢迎。
百年古镇唐闸有着深厚的京剧文化底蕴,新华社区的这群老人们是这一文化坚定的传承者,使国粹京剧绵延不衰,历久弥新。新华社区京剧社成立于1997年,现有队员20多名,年龄最大的85岁,最小的也63岁,每周二、五的下午在社区活动室开展活动已成惯例。虽然他们已是耳顺之年甚至耄耋之年,但是,他们老来弥坚,精神矍铄,多年来一直以京韵配合社区中心工作开展宣传为荣耀。他们的演唱以名家名段为主,有国粹经典选段《苏武牧羊》,也有极具时代感现代京剧《红灯记》、《智取威虎山》等经典选段,更有自己创作的融入时代精神,反映社会发展中的新现象新面貌的现代唱段。在社区开展反邪教警示教育活动时,他们创作表演了京剧唱段《绝裂》,用艺术的形式揭露了“法轮功”邪教组织毒害人民、危害社会的反动本质,教育广大干部群众反对封建迷信、相信科学。
在去年全国反腐热潮中,京剧社也紧跟形势,创作了现代京剧《廉颂》在社区演出,将廉洁意识根植于广大党员干部的心中,不仅丰富了社区居民的业余生活,而且增强了他们的党性修养和自律意识。
十九大报告字字句句透露着中国人民的大国智慧和昂首阔步的精气神,也使京剧社成员热血沸腾,他们认真研读,仔细琢磨,反复推敲,很快写成了宣传十九大的京剧段子《今日饮庆功酒》、《十九大精神光芒照》、《新时代新征程 新辉煌》、《高举旗帜永远跟党走》。“把十九大精神的宣传用京剧唱出来,这个形式新颖,尤其能让老年居民入脑入耳”,新华社区负责人肯定地说,“接下来我们将利用京剧社这一优势资源,把十九大精神的宣传入户进市场,以扩大宣传面”。
据了解,20年前,在洪国辉、顾振华、顾荫臣等老人的倡导下,新华社区京剧社成立了,吸纳了唐闸地区的20多名京剧爱好者参加。20年来,因为对京剧的那份热爱,他们乐此不疲,坚持将京剧社的活动延续至今。他们自弹自唱自我创作,经常参加街道、社区组织的文艺活动,共演出50多场,惠及3万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