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蟒袍,是王侯将相穿的衣服;这是开氅,是文官武将的便装;这是蓑衣……”前不久的一天,在周宓的摄影棚内,他指着每件京剧戏服,滔滔不绝地介绍它们的故事,说到兴起,还要穿上一件摆个身段,“这件是《贵妃醉酒》中杨贵妃的戏服”,甩袖、旋转……一个微醺的贵妃形象被周宓诠释得有滋有味。
作为一名28岁的戏迷,周宓借助写真摄影、建微信群组团看戏等方式,让传统文化搭上时尚快车,驶进年轻人的生活。
踏上票友之路
周宓读大学期间开始接触戏曲,他还记得第一次去看京剧演出时,提前两个多小时就赶到现场。他徜徉后台,对戏服、头面、上妆等充满好奇:水袖柔软轻盈,装饰精致璀璨……
“老师,您的头上为什么要绑一根绳子啊?”好奇驱使他忍不住去问正在化妆的演员。“这个是勒头,为了提拉眉毛和眼睛,让演员在舞台上更有精气神。”这个带着“十万个为什么”走进后台的年轻人,从演员们那里学会了化妆、身段、唱腔,踏上票友之路。
置办起摄影棚
“我喜爱京剧,渴望能走上舞台。”周宓的刻苦学习并没能帮他实现愿望,因为五音不全,他失去了成为演员的机会,继而转换思路,将重点放在传承国粹上。
“2014年,中国风摄影刚刚出现,我意识到可以通过年轻人喜欢的方式,向他们普及京剧常识。”于是,周宓辞去了收入颇丰的工作,投入全部积蓄,购置了30多万元的戏服,置办起自己的摄影棚。
“为了让照片更有神韵,我会先给客户‘说戏’,以年轻人容易接受的方式讲述传统故事。”拍摄过程中,周宓俨然是一位京剧导演,“皇帝约杨贵妃一起赏花喝酒,杨贵妃便盛装打扮,穿了您身上的这一套。结果,皇帝失约。贵妃为了在下人面前掩饰尴尬,便做无意状饮酒,结果喝着喝着就喝多了。”他的讲解,让客户逐渐进入角色。“左手掩面,眼神瞟向左下方,你想象一下,和你约好的皇帝却和其他贵妃一起饮酒,心中是不是有一股哀怨之情。”学着周宓摆出的身段造型,毫无经验的年轻客户拍出了专业味十足的照片。
周宓说,这种讲戏式摄影将不少年轻人变成了票友,很多人在拍摄后,会有意识地留意自己曾经“扮演”过的角色,进一步了解这到底是一出什么戏,看看专业演员是如何演绎的。
微信群里戏迷多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在周宓的引导下,成为京剧戏迷,所以,微信群“戏曲窝”顺理成章成立了。“我想让戏迷们有更多机会现场感受京剧的魅力。”于是,周宓与各剧团联系,申请观摩票、优惠票,带着群里的年轻戏迷们四处看戏。
目前,“戏曲窝”微信群里有380名戏迷,大多是大学生和“90后”的年轻人,“入群是有门槛的,至少要保证能看出完整戏。”周宓介绍,自去年11月建群以来,已经组织了数十场看戏活动。他信心满满地说,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有更多的年轻票友成长起来。
周宓一一介绍每件戏服的故事。 朱怡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