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9月30日,黑龙江省京剧院“四小名旦”之一,国家二级演员蒋兰兰拜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宋长荣先生为师。拜师仪式在哈尔滨花园邨宾馆隆重举行,近百名宾客前往祝贺。
拜师仪式由著名笑星宗成滨先生主持,他引经据典、亦捧亦逗的主持,使仪式诙谐中不失庄重,调侃中不失尊严。仪式中传统的叩头拜师大礼不仅仅真挚感人,而且还充满亲情的氛围。尤其师徒互赠礼物,更是让人暖呼呼的。学生敬赠老师是千足金的摆件,富贵有余。寓意永远听师父的教诲,祝师父永葆艺术青春;老师回赠学生的是宋长荣专辑和荀派剧目光盘,寓意让兰兰好好学习荀派艺术,把荀派艺术发扬光大。在拜师会上,宋长荣说:“没见过这么大、这么规模的拜师会,感谢黑龙江省京剧院,对我的信任,一定教好兰兰,把荀派艺术传承下去,不辜负领导、大家的希望。”蒋兰兰说:“感谢各级领导的关怀、支持,以拜师为起点,加倍的向老师学习,努力做到学有所成,继承好荀派,演好戏报答各级领导、大家的关怀和厚望。”
黑龙江省京剧院院长张新民代表承办方发表热情洋溢的欢迎辞,艺术家邢美珠发表贺词,省文化厅艺术处副处长吴翔代表文化厅到会讲话,省票友协会会长靳国君先生到会发言,到会的还有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省文联、省剧协、省直院团的领导;新闻媒体有央视戏曲采风、中国京剧杂志、黑龙江电视台、黑龙江日报、生活报;发来贺信的有11家国家重点京剧院团及省级重点京剧院团等十余家京剧院团;发来贺信还有宋长荣先生、蒋兰兰女士的亲朋好友。
宋长荣简介
宋长荣 男 1935年生,著名京剧荀派表演艺术家,江苏省长荣京剧院名誉院长,淮安市文联名誉主席,中国京剧优秀青年演员研究班导师暨中国戏曲学院客座教授。
1949年3月进沭阳“长”字科班学习京剧表演,短短几年时间,就成为当时江苏沭阳县京剧团的“台柱子”,并被誉为“一颗刚出土的明珠”。1960年11月至1963年6月在江苏省京剧院学习深造,并拜京剧大师荀慧生先生为师,此后一直从事荀派艺术的研究和剧目的演出,在继承中求创新、求发展,为发展荀派艺术作出了卓著贡献。
在多年的艺术生涯中,他主演过80多出传统和现代剧目,尤以《红娘》一曲蜚声海内外,曾多次赴京、2次赴香港、2次赴台湾、4次赴加拿大、2次赴美国交流演出,均获得各阶层观众的很高赞誉, 2006年美国第六届中国京剧艺术节上荣获亚洲杰出艺术家终身艺术成就奖殊荣.可谓“一曲红娘动京华”、“荀派风采震九洲”。《红娘》一剧至今已演出2000余场,仍常演常新,经久不衰,被人们誉为“活红娘”。他主演的荀派名剧还有《金玉奴》、《红楼二尤》、《花田错》、《霍小玉》和《鱼藻宫》等,这些剧目先后被拍成电影、电视或被录音、录像,在观众中广为流传。新编演的《桃花酒店》一剧获国家广部“星光奖”,1999年国庆前又被中央宣传部、新闻出版署等六个部委选为建国以来优秀剧目,录制成光盘,向国庆50周年献礼。《鸳鸯帕》一剧获中央文化部“荣誉奖”。中央电视台、江苏电视台及法国国家科研中心等单位曾摄制了他艺术与生活的电视专题片,在国内外播出后产生较大影响。他著述的《活红娘--宋长荣自述》、《我演红娘》、《艺术的生命在于不断创新》、《白莲与柳絮》等先后出版发行。
1960、1981、1984年三次被江苏省人民政府授予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1984年被评为江苏省文体十佳新闻人物之一,1990年荣获江苏省首届文学艺术奖,1991年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1995年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
原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为宋长荣题词“荀艺长荣”,原国务院总理朱镕基题词“艺精于勤,传扬了荀派;行成于思,演活了红娘”。
蒋兰兰个人简介
蒋兰兰,国家二级演员(工花旦)。先后师承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宋长荣,成秀玲,王玉珍,梁谷音,陈国维等。常演剧目《红楼二尤》、《红灯记》、《游龙戏凤》、《辛安驿》、《柜中缘》、《马前泼水》、《天女散花》、《金玉奴》、《三打陶三春》、《思凡》等。
她11岁的时候,黑龙江省艺术学校去绥化招生,凭着自己天生的好嗓子,在全省5000多名考生中,脱颖而出被录取。在黑龙江省艺术学校4年的学习中,又去中国戏曲学院附中进修3年。2000年回到黑龙江省京剧院工作,剧院领导非常重视青年演员的培养,安排她与成秀玲等老师学戏,这期间她的表演艺术又上了一个台阶。2002年,剧院推荐她参加上海剧协举办的京昆艺术研修班深造。著名昆曲艺术家梁谷音老师亲授了《思凡》、《痴梦》、《说亲》等剧目并到上海,山东等地区演出,2009年3月到中央电视台“名段欣赏”节目中录制《辛安驿》、《梅龙镇》。2010年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宋长荣亲授《红楼二尤》,她在2011年3月晋京演出中,受到领导、专家、观众的好评。
获得的主要奖项和荣誉
2000年首届“圣中杯”小戏小品大赛获金奖
2005年第二届黑龙江省戏剧丁香杯获表演一等奖
2006年华夏艺术风采国际交流会获京剧成年组金奖
2009年第九届黑龙江省“小梅花”戏曲比赛获指导教师 金奖
2009年第四届“中国戏曲红梅荟萃”荣获 “红梅金花”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