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全国12个省市的200多名京剧票友参加京剧展演。
(24日)昨日,来自全国12个省市的200多名京剧票友齐聚惠州,参加2017惠州首届中国京剧票友艺术节。活动期间,名家名票将在惠州参加多场展演,为惠州市民展示国粹魅力。
200多名票友聚惠唱京剧
《凤还巢》《红灯记》《白蛇传》……昨日上午,惠州市老干部活动中心多功能厅里各种知名京剧唱段声铿锵悠扬,一阵阵掌声此起彼伏,不断有观众拍手叫好。这里没有华丽的舞台,演唱者也并非京剧名家,他们都是来自全国各地的京剧票友,台上他们卖力演出,台下观众们听得一个比一个高兴。
这里正在进行的是由惠州市老干部京剧协会和惠州市广电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2017惠州首届中国京剧票友艺术节。本次活动以“寻梦中华 传承国粹”为主题,有12个省市的200多名京剧票友参加。在两天6场展演中,不乏名家名票,如来自上海的和平杯中国京剧十大名票王淑英、来自江西的和平杯中国十大名票李文广、来自广东的和平杯中国京剧十大名票第一名王开颜等京剧界知名人士,还有上过春晚的来自山东京剧院的中国京剧著名老旦陈琛。
在艺术节期间,大家将带来不少京剧经典唱段。惠州市老干部京剧协会也会进行展演,为惠州市民展示国粹魅力。主办方还将对中国地方戏曲的存在情况作深入交流,参会者与嘉宾进行联谊、联欢、采风等丰富多彩的活动。
本次艺术节展演第三场、第四场将于25日上午8:30-11:30和下午2:00-5:00在惠州市老干部活动中心多功能厅演出,感兴趣的市民可前往免费观看。
京剧进校园培养了200多人
“我们积极举办这次艺术节主要是让全国各地的人来惠州唱京剧,推动京剧在惠州的发展。”惠州市老干部京剧协会会长翟建辉告诉东时记者,本届艺术节从去年9月份开始筹备,期间得到了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
“据我了解,广东还没有办过这样的艺术节,全国范围内也比较少。京剧在广东发展比较薄弱,在惠州更是如此,如果京剧能在薄弱的地方开花结果就是最好的。”翟建辉介绍,经过几年的努力,惠州市老干部京剧协会目前已经有120多名票友,他们基本都是爱好京剧的退休老人。
去年底,惠州鹅城大剧院有限责任公司和惠州市老干部京剧协会联合邀请天津京剧院传统戏《乾坤福寿镜》来惠演出,现场观众反响热烈,好评不断。
除平时自己表演娱乐,惠州市老干部京剧协会的会员们还积极向惠州的青少年传承推广传统京剧艺术。2014年起,该协会面向中小学生推出“京剧进校园”公益教育活动,先后在惠南学校、文星小学、陈江宏业中英文学校开设京剧兴趣班,至今已培养学生200多人。
3月22日,经市关工委批复同意,市老干部京剧协会关工委暨青少年京剧学习培训中心正式成立,喜欢京剧的小朋友可以免费学习。“有京剧进校园活动和设立培训中心,能更好地发挥我们这些老同志的力量,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助力青少年成长。”在翟建辉看来,经过大家的努力,现在京剧在惠州不但扎了根还开了花。
两场演出具体时间
本次艺术节展演第三场、第四场将于25日上午8:30-11:30和下午2:00-5:00在惠州市老干部活动中心多功能厅演出,感兴趣的市民可前往免费观看。
一位票友上台演出过了把瘾。
票友故事
七旬翁唱了31年小生
在昨日早上的展演现场,惠州市老干部京剧协会会员魏士端坐台下,认真地听戏。今年76岁的他从小就喜欢唱戏。不过那时他们唱的是秦腔,后来是样板戏,再后来才是京剧。“我老家在兰州,以前刚听京剧时觉得不好听,听不惯,就喜欢唱秦腔,但是后来慢慢听出了其中的雅韵,就喜欢上了。”
1986年魏士开始学唱京剧,那时候他不知道自己的嗓音适合唱什么就什么都唱。后来有位专业人士告诉他,他的假嗓很不错,可以唱小生戏。于是魏士就买了当时最著名的小生叶少兰的磁带,有空就学习,一直到现在还在唱小生。
魏士退休前是冶金行业的高级工程师,工作非常忙,只能周末唱一唱。退休后,他有了更多的时间花在练京剧上。因为孩子在惠州就业,2001年魏士退休后就搬到惠州,他来到惠州的第一件事就是找唱京剧的地方。经人引路他找到了以前的惠州市老干部活动中心,和那里的京剧爱好者一起唱戏。
除了每周到中心参加两三次活动,平时魏士在公园晨练时也会吊吊嗓子。“有时候高兴了就喊上几嗓子,周围的人就围上来听,说我唱得好。”在魏士看来,唱京剧不但能陶冶情操,还能强身健体,提高心肺功能,有时还是情绪发泄的好方法。“在家里跟孩子生气了,跟老婆斗嘴了,唱上几句心情就好了。”
魏士很喜欢京剧,但是他的晚辈却不喜欢,不管是儿子还是几个孙子都觉得京剧不好听。“我也不勉强他们去喜欢,我们票友就是自娱自乐,大家有共同爱好在一起。他在台上表演,我在台下鼓掌,我在台上表演,他在台下叫好。”
知多点
票友
票友是戏曲界的行话,其意是指会唱戏而不以专业演戏为生的爱好者,即对戏曲、曲艺非职业演员、乐师等的通称。相传清代八旗子弟凭清廷所发“龙票”,赴各地演唱子弟书,不取报酬,为清廷宣传,后就把非职业演员称为票友。
票友从来不为钱去演戏,倘若兴致浓处,水袖长衫、长靠短靴,也只是为了一个“玩”字,却决不会收那份报酬,票友大多数是自唱自娱。
票友和一般的京剧爱好者不同,他们不仅爱看京剧,也喜欢演唱京剧,甚至还参与演出,闪亮登场。不仅演唱生、旦、净、丑各个行当的票友应有尽有,而且有些票友还把伴奏、服装、化装等都当作爱好加以研习。还有些票友为过戏瘾,专门跑龙套,而且自备各种龙套服饰,许多票友还擅长研究剧本,钻研唱腔字韵,琢磨表演身段。
票友登台演戏,称为票戏,当票友取得一定造诣后,有的便转为职业演员,行话称之为下海。京剧票友与其他艺术的业余爱好者相比,具有广泛性、群体性、自娱性、研习性等鲜明的个性。票友是中国文化中特有的现象,他们对京剧艺术的传播,演员表演技艺的提高,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关链接
惠州出过京剧名人
米虹月(艺名),惠州府城人,晚清名士李绮青之女。据著名历史学家张次溪《清代燕都梨园史料》记载,米虹月娴吟咏,精研歌曲,色艺俱全,于皮黄尤喜为之。
李绮青晚岁贫困,售文鬻字以为活,又不支,米虹月毅然卖艺以养。每当她在北京城南演出时,李绮青就会约朋友往观,当有所感,辄赋诗词寄慨。米虹月在京师梨园小有名气,张次溪谓“晚近歌女,出名门者有之,能诗文词兼擅书画者未之有闻。有之,自虹月女士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