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群京剧爱好者,他们以戏会友、乐此不疲。9年来,不论刮风下雨,他们一直坚持排练;9年来,他们多次走上舞台;9年来,他们用自己的执着实现着京剧梦。他们来自安贞苑社区宏声京剧队。
团队建设秘诀
内外结合 打造优秀团队
每周五上午,安贞苑社区50号院地下文化活动站总会传出字正腔圆的京剧唱腔,吸引着过往的居民,这是宏声京剧队在排练。
宏声京剧队自成立以来,已经走过了9个年头。最初,只有六七名京剧爱好者自发活动,慢慢地,京胡一响,唱腔一起,四周的京剧迷们就被吸引过来了。他们中间有局级干部,有专家教授,有工厂职工,有家传的京剧爱好者,还有在全国业余票友大赛上获得市、区级大奖的京剧戏迷。
“吸纳队员不能‘一刀切’,无论年龄大小,不管身体是否有特殊状况,只要他们愿意唱,无论何时,京剧队的舞台永远欢迎他们。”队长刘启亮对记者说。73岁的邓元昌还曾经参加过全国第二届CCTV京剧票友大赛。因为热爱京剧,他每周五定时参加活动,经常将自己对京剧的感悟和体会与大家分享。
59岁的李连生是一名退休的警察,酷爱京剧的他,退休后整天与京剧为伴,渐渐成了“专业级”京剧鼓手。考虑到自己得用助听器,一直想加入京剧队的他迟迟不敢做决定。于是刘启亮老师就鼓励他:“只要您能敲得动鼓,就可以加入宏声京剧队,我们欢迎每位热爱京剧的票友。”9年来,宏声京剧队已经拥有了几十位文武场的专业队员。
除了吸纳很多对京剧热爱的专业人士外,宏声京剧队还注重跨区交流,分别于2005年和2007年与朝阳区的北城东路社区京剧队以及化工研究院京剧社取得联系,进行切磋,以此来提升唱功。
团队建设秘诀
台下苦练 奉献精彩演出
新年联欢会、庆祝建党90周年,在安贞苑社区,每次团队表演都能看到宏声京剧队。由于宏声京剧队以武戏见长,再加上经常是整场演出,不是简单的个人清唱,这对于平均年龄超过60岁的队员们来说不是件容易事,因此,为了演好每场戏,他们将周五的排练当成现场演出来完成,很多队员还在家勤学苦练。
7月5日,在地坛建党90周年庆祝活动中,宏声京剧队自编自演的《歌颂和平里地区好人好事》深受居民喜欢。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为了演出,队员们可没少下功夫,从词到曲,足足准备了一个多月。写词是小事,可要用传统的京剧唱腔把新词唱出来,对于队员们还是第一次。因此在排练时,经常有队员串词。眼看就要表演了,如何克服串词现象成了当务之急。为此,队员们决定加强练习,在表演前两个星期,由原来每周排练改成了每天排练。
那时天气正热,但却没有一个人缺席。70岁的赵琳培老人在排练期间脚受了伤,但他坚持每天一拐一拐来排练。有人劝他在家好好休息,他却说:“排练时间不多了,很多居民都等着咱的表演呢。”因为大家的执着,表演十分成功。
团队建设秘诀
互帮互助 培育优秀队员
刻苦的排练让京剧队成员的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他们展示的舞台也越来越宽。今年社区推荐宏声京剧队参加全国第四届CCTV京剧票友大赛,是参加团体比赛的唯一一支社区代表队。队员马福玲代表京剧队参赛,并闯入了复赛。“很感谢团队给我的帮助和鼓励。”说起参赛,马福玲抑制不住对京剧队的感激之情,“宏声京剧队就是我第二个家。”
从上世纪80年代起,马福玲就对京剧有着浓厚的感情。2005年,经刘启亮队长介绍,她来到了宏声京剧队。“刚来到京剧队,就被大家对京剧的执着感染,自己本身是个京剧迷,没想到大家比我还迷,看来我是来对地儿了。”
在宏声京剧队,马福玲不仅有了练习的地方,还得到了大家的指导和帮助。从文戏转武戏,马福玲排练中遇到了很多困难。队里的韩明森擅长武戏,经常指点马福玲的动作要领。其他队员也会和她交流理论知识,同时对她的动作进行把关。这次比赛中,马福玲在《扈家庄》剧里饰演扈三娘,武戏比较多,在准备过程中,队员们一直帮她纠正动作,这让马福玲心里暖暖的。
团队建设秘诀
组织活动 创造温馨家园
宏声京剧队不像一个机构,而像一个温暖的大家庭。每到活动时,来自各方的票友们侃戏、说戏,在休息时大家还会说说生活中的小事,就像聚会一样。
去年年底,京剧队作出了一个决定:为每位队员庆祝生日。今年8月13日是王金铭62岁的生日,得知情况后,队员们忙活起来,准备为他和其他两个8月过生日的队员庆祝。“我几乎都快把自己的生日忘记了,没想到大家记得。这个生日是62年来我过的最有意义的一次。”在和记者交谈时,王金铭脸上露出了幸福的笑容。
除了一块唱戏,队员们偶尔也会一起出去旅游。“虽然次数不是很多,但却加深了这个大家庭的感情。我们每次出去都会照相,除了两三百张相片外,我们还刻录了三四张光盘呢。”王金铭说道。
“9年来,在刘启亮老师带领的宏声京剧队这个温暖的大家庭里,人人都有自己的功能,他们都在发挥着自己的最大力量,使得这个家庭的发展蒸蒸日上。”安贞苑社区文体主任孙明春表示。
温暖故事
队长刘启亮:难舍京剧情缘 带病管理团队
今年63岁的刘启亮是一位京剧爱好者,曾获得过北京市朝阳区十佳名票奖以及北京市艺术节二等奖等奖项。多年来,他对京剧的感情从来没减退。
最初,刘启亮只是闲暇之余约上三五个票友一起练习,渐渐地票友多了起来,考虑到大家要有个固定的活动场地,也考虑到社区居民想听京剧的需求,于是2002年,刘启亮向街道和社区提出了建立京剧队的想法,并得到了大力支持。
在管理京剧队的过程中,刘启亮觉得自己更像一位家长。在活动前,他每次都会先询问大家的身体情况,决定活动的时间。虽然身体不好,但他每次活动之后都会和队员一起打扫卫生。他说,和大家在一起,身上有用不完的劲。
然而,在两年前,刘启亮被检查出患上了半身不遂。京剧表演离不开活动,当时刘启亮老师准备离开京剧队,可是队员们之间的情谊和责任感,让他不忍离去。于是,他坚持带病管理团队,“我舍不得京剧队,更舍不得我的票友。即使我现在不能参加表演,但和他们在一起,听他们唱,我就满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