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岁开始听样板戏,42岁起利用业余时间在工人俱乐部和票友一起唱京剧,51岁学习拉京胡,张福良是一个忠实的京剧爱好者,从年轻时与京剧结缘,到今年64岁了,一直没有改变对京剧的热爱。“年轻时条件有限,大喇叭里放的都是样板戏,特别好听,我尤其喜欢《智取威虎山》、《红灯记》。从那个时候开始,我就跟着唱,逐渐喜欢上了京剧,去了解京剧知识。真是不学不知道,京剧是一门内容丰富的艺术。”张福良说。
1990年前后,张福良利用下班后的业余时间,到工人俱乐部去跟票友一起唱京剧,他觉得每天能唱上几嗓,是特别开心的事情。根据自身的嗓音特点,张福良最喜欢的余派老生,嗓音清脆、高亢。
钳工出身的张福良手特别巧,不仅自己唱京剧,还琢磨着制作京胡。他现在拉的京胡都是他自己制作的。没有老师教,也没有图纸,他就自己搜索资料琢磨,挑选上好的竹子,反复打磨光滑,再配上筒子和琴轴。在他的巧手下,一把把精美的京胡就此诞生。“当初学习京胡也是一个很艰难的过程。记得2003年,朋友送给我一把制作精美的京胡,我就去票友集中的地方,看别的老师怎么演奏,自己在一边模仿。回到家以后,也是反复练习。一开始拉得不好,家里人也会嫌吵,我就在琴弦上别个小棍,这样在演奏时声音就不会很大,只有我自己能听到。”张福良笑着说。
对于张福良来说,京剧是他的爱好,更是一门深不可测的学问。他现在已经退休,每天仍然反复听名家名段,不断自我提高,丰富京剧知识。“京剧特别有魔力,学会一段总想着再学一段,有一种求知若渴的感觉。现在和票友们在一起,给他们伴奏,自己也会唱上几段。大家都不是名家名角,只是草根爱好者,图的就是个乐。”张福良说,有京剧为伴,他对生活有了追求,身心得到放松,老年生活也更加丰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