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炳旭近照。
《四杰村》剧照。
《挑滑车》剧照。
最近,在贵州京剧院的一次下基层演出中,经典武戏折子戏《白水滩》开演,剧中人“穆玉玑”出场:精准到位的亮相,高度协调、快而不乱的手眼身法,变化多端、有惊无险的兵器抛接,看得观众眼花缭乱。特别是持双枪连续几个“虎跳前扑”,更是让现场观众连连叫好。
这位武功高强的“穆玉玑”的扮演者,是贵州京剧院武生演员杨炳旭,2015年在全国青年京剧演员擂台邀请赛中荣获优秀奖。
耳濡目染爱上戏曲
最近在贵州京剧院见到杨炳旭,舞台下的他,仅看清秀的外表显得不大像武生演员,但经过一串翻扑跳跃之后,他说话气息仍然平缓,就感觉他确有一番功夫在身。
杨炳旭说,他出生于河南鹤壁,父母都是当地豫剧团的演员,他从小跟父母泡在剧团,耳濡目染中,渐渐对戏曲产生了兴趣。
一次,当时才五、六岁的小炳旭在台下看父母演戏。戏演完了,观众都已散场,小炳旭却跑到空空的舞台上,模仿戏中的“甩发”,那认真而又像模像样的动作,让团里的叔叔阿姨们连连夸奖,也让杨炳旭的父母惊喜地发现了他在戏曲上的灵气。
12岁那年,杨炳旭的父亲将他送到了自己的老师那里学戏,学习仅半年,小炳旭就跟着县里的一个业余剧团到各个村子演出,每天几乎要演三场戏。尽管演出频繁,但多半饰演跑龙套类的小角色,让小炳旭觉得学不到什么新东西,于是他决意报考艺术学校。
2003年,杨炳旭考入河南省艺术学院学习武生。真正开始踏上戏曲之路的他,很快感到了压力,比起入学前就经过了几年基本功训练的同学,他感到了自己与他们的距离。特别在排练第一出戏《狮子楼》时,他明显感到了老师对他的冷落。
老师的态度刺激了杨炳旭,他决心发奋追赶。每天,他起得比别人早,睡得比别人晚。每晚,别的同学都在玩电子游戏,杨炳旭视若不见,到练功房去将一出戏练上三遍。
到了第二学期,排第二出戏《夜奔》时,杨炳旭得到老师认可,成为班上的第四名。几个月后,排第三出戏《火烧裴元庆》,杨炳旭获得第一名,得到老师夸奖的他,一直兴奋不已,那天晚上经历了人生的第一次失眠。
2006年,杨炳旭以优异的成绩从河南省艺术学院毕业,考入河南省京剧院,成为一名武生演员。
为舞台梦来到贵阳
原以为离自己的舞台梦很近的杨炳旭,在进入剧院后才感到了理想与现实的巨大落差:没有戏演,没有工资,一个月仅仅百元的生活费常让他陷入困窘之中。迷茫中,他还是坚持天天练功,期盼着靠近那个美好的舞台。
一边刻苦练功,一边等待舞台的召唤。在进入河南省京剧院半年后,曾是同院师兄、已调到贵州京剧院的冯冠博,打电话来跟几位师弟说起贵州京剧院的情况,建议他们到贵阳来看看。2006年6月,带着半信半疑的心情,杨炳旭与几位师兄弟借钱买了火车票,坐了30多个小时的火车来到贵阳这个陌生的城市,来到贵州京剧院。
“一到贵州京剧院,就感到了一种大家庭的温暖,在调整状态迎接考试的一星期中,我感到了这里的领导对京剧的重视,这里有很多优秀的演员,大家对京剧事业充满热情,我很快打定主意要争取留在这里。”杨炳旭说,一星期后,考试顺利通过,他和同来的几个伙伴成为贵州京剧院的新成员。
“演员最需要的是舞台”,杨炳旭说,到了贵州京剧院以后,上舞台的机会多了,还学了《哪吒闹海》、《蜈蚣岭》、《四杰村》、《挑滑车》等不少新戏。“院里还经常请名师为我们指导,使我在艺术认识、舞台呈现上都有了明显提高。”
2006年底,杨炳旭在贵阳市戏曲大赛中荣获二等奖,2007年又在贵州省戏曲比赛中获优秀表演奖。
擂台赛上展风采
2015年3月,贵州京剧院将杨炳旭等几位青年演员推向了第三届青年京剧演员(北京)擂台邀请赛,给杨炳旭选取的参赛剧目是经典折子戏《白水滩》。杨炳旭说,院里为比赛作了很多准备,一个月前就在排戏,还专门从省外请来名师指导,全院的演员都陪着他们练,让他很受感动也充满了信心:“我希望在比赛时好好表现,将国粹的魅力和我们院的风采展现出来。”
一连20天,擂台赛在北京大兴剧院摆擂。来自全国各地进入决赛的33名演员轮番登台,纷纷亮出自己的绝活。
杨炳旭是在比赛武戏专场的第二场上场的,他与同院的马红光合作演出《白水滩》,他扮演的是“穆玉玑”。舞台上,“穆玉玑”在与“青面虎”的对打中,“棍下场”耍得顺畅、连贯,“四击头”亮相交待清楚,特别是难中见险的高难度技巧——连续3个手握枪杆“虎跳前扑”干净利落,让全场喝彩声此起彼伏。
赛后,杨炳旭以98.182的成绩获得本届比赛优秀奖。专家点评说:“杨炳旭有嗓子、有扮相、身段边式。几套把子对打精彩,特别是持双枪连续翻‘虎跳前扑’连贯过硬。”“杨炳旭基本功扎实,身上功架不错,棍花的技巧非常好,对打配合得也很默契,棍、枪下场都很精彩,节奏鲜明。”“杨炳旭的自然条件很好,基本功表演技巧也很好,有亮点。武戏演员很苦,从表演的精彩能看出他下了多大的功夫,要多鼓励这样的演员,多给他们机会,多演出。”
比赛归来,杨炳旭感到最大的收获是得到了锻炼和提升,同时他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对自己有了更高的要求,在参加京剧院排练的同时坚持在北京中国戏曲学院进修。“虽然做武生演员很辛苦,伴随着我们的总是汗水和伤痛,但我就是爱这一行,我现在最大的愿望就是努力提升自己的武艺,用自己的力量展现国粹的魅力!”杨炳旭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