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吞吴恨》剧照
《谢瑶环》剧照
《将相和》剧照
《霍小玉》剧照
《春秋笔》剧照
《金龟记》剧照
《小商河》剧照
《战洪州》剧照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3月2日至8日,黑龙江省京剧院携《战洪州》、《金龟记》、《吞吴恨》、《小商河》及《霍小玉》、《将相和》、《春秋笔》、《谢瑶环》等剧目和折子戏片段来到北京、天津,为两地戏迷和观众朋友们献上来自黑龙江的京剧艺术展演。
3月2日至5日,由黑龙江省委宣传部、黑龙江省文化厅、北京市戏曲艺术发展基金会主办的黑龙江省京剧院进京展演在北京长安大戏院举行,连续4天的演出阵容齐整、气势恢弘,受到众多京剧界专家的一致肯定。3月6日,应天津京剧院邀请,黑龙江省京剧院演出团来到天津,在滨湖剧院推出了《战洪州》、《金龟记》、《吞吴恨》3台交流演出剧目。黑龙江省京剧院的7场演出盛况空前,赢得了京津两地戏迷观众的欢迎和厚爱,这支来自东北的京剧力量给两地戏曲艺术氛围添注了新的元素、呈现了新的精彩,创造了初春京剧艺术交流演出的小高潮。
3月8日,由《中国京剧》杂志社组织的黑龙江省京剧院京津展演专家座谈会在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召开,多位京剧界专家、学者参加座谈,并对本次黑龙江省京剧院的展演活动及剧院近年来所取得的建设发展成果给予了高度评价。
中央电视台、天津电视台、黑龙江电视台、天津广播电台、《天津日报》、《今晚报》及天津门户网站北方网等京、津、黑三地的10余家媒体对展演活动进行了跟进式报道。
这支年轻的队伍孕育着希望
舞台大幕拉开,黑龙江省京剧院呈现给观众的满是青春靓丽。耀眼的布景、精致的道具、戏服,映衬着台上充满活力、蓬勃向上的青年演员。他们虽然年轻却富有激情,虽为新秀却颇具艺术表现力,站在舞台中央,他们便透着豪迈与大气,跑兵布阵处处威武雄壮,一招一式中无不显示着国家重点京剧院团的风貌,精彩的空翻、逼真的打斗、默契的配合,一部部剧目让观众眼前为之一亮。
这次展演由第27届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马佳,第四届中国京剧优秀青年演员研究生班毕业生黄丽珠,第六届中国京剧优秀青年演员研究生班学员、关(肃霜)派第三代传人张欢,京剧马派传承人王雨辰以及在第七届全国青京赛上取得佳绩的杨洋、蒋兰兰等多位黑龙江省京剧院优秀演员担纲主演。他们作为黑龙江省京剧院新一代的中坚力量,虽然来自边疆,但在剧院强大人才建设体系的培养下,其艺术造诣不断提高、艺术道路不断得到扩宽和升级,他们现已在国内各类大型赛事及重要活动中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为大多数京津观众所熟知。许多喜爱他们的戏迷专门为了看他们的戏而早早买好了票。
几天的演出下来,这支队伍极为敬业,从领导到员工、从台前到幕后,无论是“角儿”还是“龙套”,大家不分高低你我,拧成了一股绳,形成了团结一致的合力,他们展现了黑龙江京剧艺术的特色和风采。
经典关派艺术的视觉盛宴
关派经典剧目《战洪州》是一部规模较大、难度较大、对整体演出实力要求极高的剧目,也是黑龙江省京剧院的保留剧目之一。作为关派京剧艺术传承发展的重要阵地,黑龙江省京剧院是国内为数不多的能把整部《战洪州》完美呈现在舞台上的院团。关派艺术不仅要刀马旦、花旦和武生等各行当皆通,还要具有一副好嗓子,可谓难上加难。本场《战洪州》的主演张欢是有“小关肃霜”之称的关派第二代传人邢美珠的爱徒。凭借个人的天赋与执着,在剧院支持、师父悉心教诲和中国戏曲学院研究生班的学习历练下,张欢的戏路日臻成熟,舞台形象更加突出。
黑龙江省京剧院上一次到天津演出还是1991年的时候,在那次演出中,邢美珠给天津戏迷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时隔20多年后,张欢带着《战洪州》来到天津,她惟妙惟肖的表演唤起了天津戏迷对于20年前邢美珠老师的回忆,师徒二人用关派艺术给“戏曲码头”天津留下了美好的瞬间。
京津观众为龙江京剧点赞
黑龙江省京剧院的这次展演受到了京津两地观众的热烈欢迎和赞许。在北京长安大戏院,《战洪州》的首演结束时,观众们在激动兴奋之余,纷纷感叹黑龙江省京剧院演得精彩,让人看得过瘾。近年来,国内关派艺术的承习推广并不多见,很多观众都只在影像资料里看过关派表演,如今,黑龙江省京剧院将这部戏带到北京、演到天津,尤其是当观众们领略了张欢现场版“靠旗打出手”的绝技表演后,纷纷表示与这部戏及关派艺术相见恨晚。
在此次展演中,马佳在压轴演出中给观众们献上了《谢瑶环》。马佳是一位不可多得的京剧演员,她扮相俏美、嗓音圆润、台风稳健,继承了王派青衣的端庄与大气,在师父刘秀荣先生的提携下,已形成了自身独特的表演风格。在2015年举办的第27届中国戏剧梅花奖评奖中,马佳表演的《白蛇传》被观众誉为“青春版《白蛇传》”。在展演期间折子戏专场演出当日,好多戏迷就是专程为马佳而来。当《谢瑶环》“花园”选段的音乐响起,马佳一出场,台下便掌声与喝彩声四起,她一颦一笑间的传神演绎,更是让观众如痴如醉。演出结束后,有许多戏迷特地跑到后台与她合影留念。
骨子老戏《金龟记》的唱腔和念白繁重,要求老旦演员具有相当的基本功底,是一部极具挑战性的老旦挑梁剧目。黄丽珠凭借对《金龟记》中高难度唱腔技巧的把握,受到了在京观演专家的一致肯定,演出结束后,黄丽珠的师父赵葆秀欣喜地称赞徒弟在艺术道路上取得了跨越式提升,攀上了老旦行当的表演新高度。黄丽珠用心、敬业的表演也给天津的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唱至情起高潮处,天津观众报以热烈的掌声和叫好声,纷纷夸赞这位老旦演员唱功到位。
青年演员杨洋是目前国内少数扮相俊秀出众、声音清透的言派老生之一,杨洋以言派极富灵性的唱腔和表演技巧,将《吞吴恨》演绎得独具特色。在天津演出时,天津戏迷给了杨洋最热切的欢迎和赞赏,在观众的强烈要求下,杨洋返场演唱了《让徐州》选段,杨洋一曲唱罢,台下观众仍久久不忍散去。
北京、天津是全国京剧艺术交流传播的中心,这里的观众不仅爱戏更懂戏,这里的京剧界专家也更具权威性。黑龙江省京剧院地处祖国边陲,其京剧艺术有着鲜明的地域特色,通过这次展演,黑龙江省京剧院不仅汇报了近年来所取得的喜人成果,对他们来说,更重要的是提供了一个深入交流与学习的机会。
作为国家重点京剧院团,黑龙江省京剧院虽地处边疆,但剧院发展理念较为先进,思路创新、视野开阔,始终保持平稳上升的良好态势。在党和政府的政策关怀下,剧院把弘扬时代精神、引领社会文化导向作为工作主线,建立了深厚的群众基础。全面强化人才培养和剧目生产,不断推动队伍建设向前发展迈进,黑龙江省京剧院将人才作为业务发展的坚实基础,科学规划了几何形结构人才建设体系,依托“送出去,请进来”人才战略培养了大批青年京剧艺术人才,剧院高端京剧艺术人才的培养工作多次得到权威专家的充分肯定,马佳、黄丽珠、张欢、杨洋、蒋兰兰等一批青年人才的成长极为迅速,受到界内的普遍认可。
本次展演的成功举行是对黑龙江省京剧院各项建设取得较大发展的集中体现,剧院的进步和成绩在全国京剧界有目共睹。在强有力的人才战略支撑下,黑龙江省京剧院整体实力水平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相信黑龙江省京剧院未来的道路将会充满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