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信忠拄着拐杖在上海戏剧学院戏曲学院门口等车。83岁的他开玩笑:“如果我会用打车软件就好了。”
全国麒派艺术研习班昨天在沪开学,张信忠是导师之一。记者请他用一句话向非戏迷介绍麒派艺术特点。
“唱念做打结合内心体验,内外兼修,就像《琅琊榜》里的胡歌,演得真,让人信服梅长苏这个角色。”如同脱口而出的打车软件,张信忠对当下潮流并不陌生。这或许也是麒派艺术的魅力之一,常演常新。
学麒派就得会演戏
开班仪式上,来自上海、北京、武汉、江西、广州的7位麒派艺术传人张信忠、萧润增、陈少云、裴咏杰、周公谨、王全熹、童强接过导师聘书。
25位学生同样来自全国各地,经报名后筛选成班。从事麒派艺术的专业京剧老生演员9名,其他流派和行当京剧演员9名,剩下的学生来自婺剧、淮剧、琼剧、黄梅戏等剧种。
仪式一结束,河南豫剧院演员李多伟三步并两步走到张信忠面前求教,像粉丝般要求合影。张信忠追随麒派京剧大师周信芳多年,担任电视剧《周信芳》京剧艺术顾问并参与选角。1984年、2001年、2008年,全国麒派艺术研习班举办过3届,他是唯一一位全程参与者。1984年,他和麒派艺术前辈赵晓岚、刘斌昆、贺永华一起教授《乌龙院》。那年,研习班学生有昆曲艺术家计镇华、梁谷音,结业汇报演出中,计镇华和梁谷音合演了《乌龙院》。
“周信芳先生当年的搭档赵晓兰教了阎惜姣,我教了宋江。”张信忠说,“今天有婺剧、淮剧、琼剧、黄梅戏演员来学习,就和当年计镇华和梁谷音一样,不是为了演京剧,而是学习麒派表演艺术,丰富开拓表演视野。”
“周信芳先生的伟大在于他将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表演体系、话剧技法融入京剧,把角色身份、年龄、性格都琢磨透了,从内到外都有戏,所以他征服了所有人,观众、同行、业外名家都赞他会演戏。”
麒派艺术研习班不只教技术,张信忠打了个比方,“拍《红色娘子军》前,谢晋导演把祝希娟、牛犇都派到农村体验生活,然后才排戏。老版电视剧《红楼梦》建组头一年,演员先进学习班读《红楼梦》,京剧舞台同样如此,演戏最终是演人。”
职业习惯让张信忠看电视时也专注于表演:“不太看故事情节,而是看演员表演是否到位。”在张信忠看来,合格的麒派艺术传人得像《大宅门》里的斯琴高娃、陈宝国,《康熙王朝》里的陈道明,“不断体验人物,唱念做打之外,还得会演戏,演萧何就是萧何,演宋江就是宋江。”
10个月学8出剧目
全国麒派艺术研习班由周信芳艺术研究会联手上海京剧院和上海戏剧学院戏曲学院举办,预期12月结业。10个月里,导师传授8出麒派经典和创新剧目,包括全部 《四进士》《清风亭》《萧何月下追韩信》《徐策跑城》《打渔杀家》《古城会》《斩经堂》《狸猫换太子·金水桥》。授课从为期一周集训开始,学生们已经分头自学过剧本,经过测评由导师传授全剧。12月全体学生集中上海汇报演出。
2001年麒派艺术研习班上,萧润增也是导师。昨天他在接受采访时感叹:“15年前,我63岁,是研习班里最年轻的导师。今年第四届研习班开班了,我的年龄已排到第二。”
1959年,萧润增由中国京剧院推荐到上海京剧院拜周信芳为师。作为北京舞台麒派艺术代表人物,萧润增曾为周信芳《四郎探母》录音配像。周信芳的麒派表演艺术对演员要求可谓苛刻,不仅要求有个头扮相,还要有嗓子、有武功。昨天,萧润增当着记者的面拍拍膝盖,“一转眼就到这个年纪了。比如教踢腿,不可能踢得像年轻时那么高。”乐观的他话语一转,称如今的教学条件比过去更好了,“上一届学生学习只能听录音,现在可以先看剧本背词,还有非常多影像资料可供揣摩。学生们都是成熟的舞台演员,我口传心授,点一点,他们就懂了。同行们都说上海再办麒派艺术研习班,多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