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戏不能没有老生,但现在老生演员很缺,而且青年演员更缺。从这次擂台赛上就可以看出,仅有张建峰、杜喆、杨少鹏等三人。培养一个老生演员比其他的行当难度要大,因为存在一个倒仓的问题。于是舞台上出现了一些女老生,记得前几年举还办过女老生唱余派的演唱会。现在一些女老生唱余派,这给人一个误解,似乎余派就是由女老生来继承,这样就大错特错了。
我以为,衡量京剧唱的好不好,主要是从两个方面来看。一个是准度,一个是力度。准度只是初级水平,力度则是高级水平。
所谓“准度”,就是在京剧演唱的规范上,如板眼等。这方面一般女老生做得到,甚至可能比男老生做得好。
所谓“力度”,就是劲头上。京剧只有唱出劲头,才有味道,才好听。由于生理的原因,女老生不可能到达男老生力度。也就很难唱出“劲头”。
说道余派的“劲头”,这里先探讨一个问题,关于余派的发声问题。现在演唱会比较多,演唱会基本上是清唱,清唱是口型就看得比较清楚了。现在一些号称唱余派的,不论男演员还是女演员,都张大嘴来唱。张大嘴来唱余派这就有了一个问题。这时不出余派的那个劲头。只有含着的口型才能唱出味道来,一般来说只有唱的功力不够时才需要张大嘴唱。而张大嘴唱就出现问题了。
张大嘴唱出来的声音是散的。虽然可以发出现对比较大的声音,但是这种声音不具备穿透力,也就没有京剧所特有“劲头”。
张大嘴唱出来的声音是直着出来的,声音太直白,就想唱歌。而戏唱出来要有味道,声音就不能从嘴里直着出来,直着出来就没有那些鼻腔共鸣,或是脑腔共鸣等等,更不会有“云遮月”。在演唱上,女老生和男老生是无法相比的。
京剧发展需要从两个方面来看,一个是艺术上,一个是市场上。
先说市场上,女老生有一定的市场。因为市场需要多样性,女老生的出现,有新奇感,给戏迷带来了更多的选择。
从艺术上来说,唱练做打,女老生很难达到男老生的高度,即使是再好女老生,和男老生比也会有一定的距离。
女老生过多,从另一个方面也说明京剧的状况堪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