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铁公鸡》在上海京剧院“建院60周年”之际推出,意义非凡。 蒋迪雯 摄
武戏曾经占了上海京剧的半壁江山,很多武生挑班唱头牌。在如今“以唱为主”的时代,武戏传承和发展迫在眉睫。今晚在天蟾逸夫舞台上演的南派武生经典剧目《铁公鸡》,也是当年南派武生代表人物盖叫天的擅演剧目。《铁公鸡》因其表演难度系数高,阔别上海舞台已有半世纪之久。
真刀真枪不真打
《铁公鸡》来源于清末民间创作,该剧原是连台本戏,讲的是太平天国和清军之间的故事,目前存下来的是“火烧向荣”一折,在艺术风格和表演技巧上都具有独创性,因而常常单独演出,成为短打武生的一出重头戏,这次由奚中路、张帆、王玺龙、郝杰、陈麟、张帅“六人三演”,分饰向荣与张嘉祥。
《铁公鸡》故事情节很简单,重点看“玩意儿”,它也是京剧史上唯一一部在舞台上使用“真刀真枪”表演的武戏。啥叫“真刀真枪”?该剧的执行排练李笑阳介绍,传统的武戏道具是木制的,而所谓的“真刀真枪”就是武术用具,材质为钢或铝,由于刀片较薄,打斗时会晃动发出响声,显得激烈异常。“过去用锣鼓经来制造激烈紧张气氛,因为真刀真枪打起来会啪啪的响,所以《铁公鸡》很多地方是没有锣鼓经的。”
真刀真枪耍起来,演员会容易受伤吗?李笑阳认为,由于用假刀假枪时都已经排练过,换成真刀真枪,不会有太大问题。“刀都是没有开刃的,一般枪头也会打磨一下,不会太尖,毕竟还是在演戏。”不过在排练时,还是有演员的羽绒服给刀片豁开了,里面的绒毛都扑了出来,好在并未受伤。“刚做好的,刀上有一点毛刺。”不少“枪兵”都穿上了连帽衫,护住脖颈,但到正式演出时,并没有特别的防护措施。
老戏新演不容易
这次能排演、观看《铁公鸡》,无论对演员还是观众来说,都是不可多得的缘分。
尽管才三十出头,陈麟已经自谓行当里的“老人”了,他说,“像《铁公鸡》这种戏,至少我进京剧院10多年没见有演过,上面的师哥也都没见过。”而张帅是第一次演主角,这次,他除了要在台上与十几个人真刀真枪对打,还要表演高难度的砸险。
《铁公鸡》作为南派武戏代表,一度面临失传,近些年来就只有天津唱过。这次策划演出这部剧的,是上京的著名武生奚中路。
能让这戏重回上海舞台并不容易。“这戏以前武生演员,像是盖叫天、李少春、李万春都唱过,可我们都没赶上,也没有录像。”奚中路回忆,“为此我们专门跑到常德去,找到以前唱过这部戏的高雪樵老先生的徒弟邵云超先生,已经八十五岁了。我们请他讲一讲南派《铁公鸡》的演法,他就给了个本子,也给从头到尾说了一遍,如果他不说,很多东西就没有了。”讲到武戏的传承,奚中路有些惋惜,“演师爷之一的金锡华老师已经七十多岁了,对词的时候我问他,您见过上海有谁演过吗,他说这么多年,我都没见过。”
当记者要去采访奚中路的时候,他正起身要送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离开。“刚刚那人就是邵云超老先生。”
邵云超跟高雪樵学过《铁公鸡》,看过前人演,也看过同辈人演,自己也演过。看完上京的排练后,他跟奚中路说,“比我想象中的强”,而且,对于上海能有这么多武戏青年,他感到振奋。
饰演向荣的,还有已经两年没有登台的上海京剧院副院长张帆。张帆是盖叫天的曾外孙,尽管目前行政工作繁忙,听到这个戏上演,他也忍不住来参与一把。“需要三组人,我也凑了一个。”张帆笑着说。
武戏是人的艺术
武戏曾经在上海占据着半壁江山,那时候,上海能出“跟头大王”、“出手大王”,论技术、身段,在全国京剧界都是首屈一指。
排练间歇,奚中路喝着茶,说起以前武戏的胜景。“上海武戏是比较商业化的,面对的是广大平民。”但说到现在的局面,他不免有些担心。
尽管已经57岁了,奚中路还是放不下对武戏的喜爱。这次,他也有不少翻打动作。这个年纪还在舞台上折腾的已经鲜有人在,但奚中路并不觉得武生的艺术生命会比唱文戏的短。
“老武生”陈麟也想把这个行当一直坚持下去。“现在我演张嘉祥,再过几十年,还能去演向荣。”但武戏寂寞,武生演员被边缘化,的确是如今绕不开的问题。他说:“现在武戏演员收入不高,还很危险,尽管全国各地都在呼吁重视武戏,提高武戏演员待遇,真正实行起来还是很难。”
而能出名、出彩的还是少数,许多人也许就跑一辈子龙套。在《铁公鸡》中,龙套演员需要配合主演做很多高难度的翻打动作,真刀真枪耍起来丝毫怠慢不得。张帅说,自己在此之前已经跑了十几年的龙套,“现在城市里一家一个孩子,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去翻去打,我们这一批都是从河北农村招过来的武戏班,当时我们班二三十个人,现在从事这个行业的不到十个人,大家都觉得太苦了,没有前途,不少都转行去拍电影了。而能演到主演的,现在就我一个。”
陈麟觉得,武戏演员要生存,最重要的还是“做好自己”,“只要有武戏演出,都要尽全力去完成。观众是买票的,不能因为自己赚得少就不好好演,演员还是要有最基本的职业道德。不管怎样,在不受伤的情况下,即便观众再少,只要上了台,就要把它百分百地做好。”
休息时,还有几个年轻武生在一边练功,看着这些后辈们的努力,奚中路感叹,“我越来越觉得盖叫天了不起,六七十了还在舞台上折腾。盖先生有句话,武戏是人的艺术,得脱胎换骨,把整个人磨成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