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此起彼伏的掌声与欢呼声中,坐在后排的68 岁老人田茂林终于改变了保持许久的坐姿。由于观众不断增多,在他前面站着和坐着的观众不时挡住他的视线,与他年纪相仿的几位同伴选择站起来看表演。尽管动作有些颤颤巍巍,但田茂林还是起身站起来试图看清舞台上的精彩表演。
6 月14 日,带着党中央、国务院的重托,按照文化部的部署,文化部艺术家小分队国家京剧院二团的演职人员来到新疆、兵团,辗转几千公里,为兵团职工群众献上了一场精彩的慰问演出。
艺术家小分队汇集了李海燕、张小清、黄炳强等实力派京剧演员,同样也有由全国青年京剧大赛银奖获得者郭霄领衔的众多优秀青年京剧演员。
6 月14 日17 时,演出在乌鲁木齐市和平都会影城举行,容纳近600 人的观影厅内座无虚席。演出由经典京剧片段《春草闯堂·抬轿》拉开帷幕,在青年演员张译心的精彩表演下,现场气氛逐渐热烈起来。
“ 这已经是我第二次来到新疆、兵团。这里美丽的自然风光和浓厚的人文气息让我流连忘返。”对于这次慰问演出张译心非常重视,她希望通过演出把国粹京剧传播到全国各地,也希望通过众多脍炙人口的曲目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关注京剧。
“ 包拯年幼失去父母,由嫂子吴妙贞抚养成人。侄子包勉任萧山县令,贪赃枉法,包拯秉公将其铡死。吴妙贞赶到赤桑镇,哭闹不休,责骂包拯忘恩负义,包拯婉言相劝,晓以大义,吴妙贞醒悟,叔嫂和睦如初。”第二个节目《赤桑镇》刚刚报幕,台下的热心观众张华便跟身边的朋友们谈论起了剧情。
著名京剧《三岔口》是一出很有名的武打戏,没有道白和唱腔,但是演员表演得惟妙惟肖,把剧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 好久没看过这么过瘾的戏了,演得真棒!”坐在台下的郑亚莉老人激动地对记者说。
随着众多名家名段的开唱,演出高潮迭起。
“ 共产党员时刻听从党召唤,专拣重担挑在肩。一心要砸碎千年铁锁链,为人民开出万代幸福泉。”国家一级演员张小清以《智取威虎山》中“ 共产党员时刻听从党召唤”选段表达了对兵团老军垦的深深敬意和祝福之情,瞬间将现场观众拉回曾经的峥嵘岁月,台下观众齐声跟唱,使整个观影厅犹如红色海洋。
“ 在新疆乃至整个中国,兵团都有很大的影响力。这次来到兵团,深刻地感受到了国粹京剧在兵团深受欢迎。”
谈到对于青年京剧爱好者甚至演员的培养,张小清认为应该从娃娃抓起,把京剧融入中小学课本,从认识京剧到了解再到喜爱,形成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做这行挺苦,但是我还是放弃了转行的机会,宁愿守着这份清苦,也要做自己喜欢的事。”张小清说。
名家名段表演中,京剧院二团的老中青演员们又为现场观众带来了《沙家浜》
《龙江颂》《霸王别姬》《杜鹃山》中等诸多京剧爱好者耳熟能详的选段。演员们尽心的表演赢得了观众一次又一次雷鸣般的掌声,这不仅仅是对演员们表演的认可,更是对国粹京剧的认可,是传统文化传承的有力表现。
随着国家一级演员、国家京剧院二团团长、第十五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李海燕演唱的《江姐》中“红梅赞”选段的结束,整场演出接近尾声。随着剧团演员齐声高唱《智取威虎山》中“ 甘洒热血写春秋”选段,持续两个多小时的京剧盛宴在观众的不舍中落下帷幕。
“非常享受这次演出,自己也一直在台下跟着演唱,惟一不足的是时间太短了,还没过瘾呢!希望国家京剧院能够常来兵团演出。”离场时观众孙立军对记者讲道。
“这次艺术家小分队的节目非常精彩,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是《赤桑镇》选段,刚正不阿的包拯铁面无私铡死了侄子,由此引发了和嫂子的一段唱戏,唱词精彩,演员动作、表情到位,弘扬了我国的传统文化。”大学生朱晓安兴奋地说。
此次文化部艺术家小分队赴兵团慰问演出正值兵团迎来60 华诞,艺术家们带着党中央、国务院对新疆、兵团各族干部职工群众的亲切关怀,带着全国文艺工作者对新疆、兵团各族干部职工群众的深情厚谊,带着文化援疆的重任,受到了新疆、兵团各族职工群众的热烈欢迎和交口称赞。
此次国家京剧院二团是首次来新疆、兵团演出,小分队的宗旨是希望通过演出丰富兵团职工群众的文化生活。“风雨走过60 年,兵团已经迎来了第三代兵团人,兵团人是伟大的,让多少戈壁荒滩变绿洲、变城市,他们是值得我们敬佩的。这次演出在给兵团职工群众送去祝福的同时,也希望能够让更多的兵团人了解我们的国粹——京剧,把传统文化艺术的根扎得更深。”李海燕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