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国家教育部、文化部、财政部三部委共同主办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演出季活动,着实让新疆的京剧戏迷过了把瘾。不只是酷爱京剧的老戏迷,还有许许多多的年轻观众都对此次演出季的演出赞赏有加、好评如潮。年轻观众毫不吝啬掌声
在现场,带子女来看演出的父母也很多。观众董玉林说,10岁的女儿是第一次走进剧场欣赏京剧。“我个人是很喜欢京剧的,因为京剧里有许多优秀的历史典故,我带着孩子一起看演出,就是希望她能从这些典故中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中的道德与礼仪,我想这对她的成长会有帮助。”董玉林说。
来自国家京剧院的艺术家的演出深深吸引了12岁的扬子凯,他告诉记者:“给我印象最深刻的要数《三岔口》了,在整个戏中舞台上的道具只有一张桌子和一把椅子,演员也没有开口唱戏,只有一番打斗的场面,是武生的看家戏,靠的都是真功夫。看了这个片段我很是吃惊,台上的演员们做着一个个高难度动作,又
是翻跟头,又是耍刀枪棍棒的,真可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对于演员们的精彩表演,青年观众毫不吝啬自己的掌声,每每演出结束,全场观众起立鼓掌,演员再次返场谢幕。目睹这样的火爆场面,乌鲁木齐市劳动模范刘乾坤深有感触地说:“这些创作于红色年代的剧目中,忠诚、艰苦奋斗、团结一致等可贵的精神,是值得当下我们学习和发扬的,我希望像这样的演出能常来新疆。”国粹演出带来精神补养
“我们这一代年轻人喜欢京剧、了解京剧的已经不多了。但是,京剧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需要代代传承与发扬光大。”新疆大学大二学生麦迪娜·马合苏提说,在新疆,京剧演出相对较少,如果能像这样多举办京剧惠民演出,让更多的年轻人受到国粹艺术的熏陶,相信他们会慢慢喜欢上京剧的。
“这是幸福的一个晚上,温暖的一个晚上,当舞台上满满的正能量蔓延到台下时,我觉得这台戏看得真是太值了,”新疆大学人文学院教授王堡说,“《智取威虎山》中英明睿智的我军参谋长、机智勇敢的侦察排长杨子荣等人物身上所反映出的红色年代的革命乐观主义、集体主义和英雄主义精神让我感动。当今,我们需要这样一台国粹演出带来精神补养,让我们时刻牢记不要把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给弄丢。”
“京剧的剧目,以历史为题材居多,在我们那个年代,很多老百姓对于过去历史知识的了解,都是从看戏中得来的。了解京剧,可以形象地了解我们的民族传统、民族精神。”新疆大学中文系教授秦绍培说。
久旱逢甘霖,76岁的退休干部曲贺年在演出结束后久久不愿离场,他回忆道:“我的祖籍在北京,我的姐姐姐夫就是国家京剧院的演员,我是听着、唱着京剧长大的,京剧是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大学毕业后我被分配到了新疆,这么多年来,只要一听见京胡声我就来了精神,然后那种亲切、熟悉、怀念的感觉让我欲罢不能。”他不仅带着自己的老伴、女儿和女婿来剧场看演出,还带来了年仅12岁的孙子。曲贺年说,孙子长这么大是第一次走进剧场看京剧,今天带孙子来就是想给他灌灌耳音,让他熟悉京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