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裘继戎在《中国好舞蹈》表演街舞。 (资料图片)
《中国好舞蹈》海清战队导师考核专场将于6月10日进行录制,6月14日播出。海清战队中的京剧艺术大师裘盛戎之孙裘继戎是一位备受关注的舞者,在此前的初选分组阶段中,这位京剧演员跳街舞成为热议话题。本报记者在此前的节目录制和排练间隙对裘继戎进行了专访。
谈出身:背负家族期望被推进梨园
在《中国好舞蹈》炫舞阶段大结局中,出身于京剧名门的裘继戎展示的一段街舞赢得了三位导师的一致好评。白色绸衫搭红色丝巾,裘继戎就着楚辞源头《越人歌》的古典节奏跳起了街舞,仙气十足的表演令观众眼前一亮。三位导师为他展开激烈的抢人大战,裘继戎最终选择了海清的北京训练营。
爱跳街舞的裘继戎是京剧裘派的第四代传人。他的曾祖父裘桂仙作为老裘派花脸创始人,唱法厚实有韵,表演劲峭严整,闻名于清末民初。祖父裘盛戎将裘派唱法发展到登峰造极的境界,唱念做打样样精通,铜锤花脸声情并茂。父亲裘少戎子承父志,为振兴京剧事业耗尽心血,无奈天妒英才,英年早逝。在他弥留之际,将儿子裘子千改名为裘继戎,用意显而易见。
父亲的意愿、家族的责任,把裘继戎这个本不打算学戏的孩子推进梨园,然而,裘继戎却迷上了迈克尔·杰克逊的机械舞,听起了流行音乐,这种看似叛逆的行为引起了同行包括自己亲人的不满。当自己的同学在天天吊嗓的时候,裘继戎却在练习迈克尔·杰克逊的太空漫步。裘继戎在中央戏剧学院的四年时间里,基本没碰过戏,同学、老师都把他当做“怪物”。
真正工作后,裘继戎终于渐渐理解了京剧的内涵,也让他重新站在这个时代去审视京剧:“它(京剧)是一座山,中国人的一个根,京剧是集所有中国文化思想以及信仰的一个综合体,没有几个剧可以成体系的,但是京剧有自己的体系。”
虽然唱戏的人很多,但是热爱的人很少;虽然听戏的人很多,但是发扬京剧文化的人很少,这让曾经崇拜迈克尔·杰克逊的裘继戎开始揣摩当下文化的概念,“我爷爷是艺术家,影响了好几代人,他是一个伟人,迈克尔·杰克逊和我爷爷同样伟大。”裘继戎说。
谈继承:做跨界艺术实践者
长达几十年的家族传统,给了裘继戎无形的压力,他决定从行业里走出去。他向许多艺术家、影视剧明星请教,比如歌星杨坤、舞者杨丽萍和云门舞集的创始人林怀民,他们给出的建议不同,但是这种思想碰撞的火花总能让他受益匪浅,“像烤鸭,也是老北京的东西,它不会进博物馆,因为人们要吃。但是艺术形式不一样的,你(京剧)不变的情况下,怎么能不进博物馆呢?”
裘继戎坦言现在京剧已经回不到从前了,许多人吃的是西餐,喝的是咖啡,很少将旗袍、京剧等中国文化融入自己的生活。保留不是对原来的形式保持不变,而是努力把中国的文化与世界文化融合,裘继戎目前在跟英国朋友尝试着作曲,努力将西方流行音乐加上一些中国京剧的唱腔、韵味,创造一种世界音乐。“虽然我做的不是京剧的东西,但我用自己独有的方式让大家感受京剧的气场。最终,我不是让大家推广一个戏,我想体现的是中国人的一种神韵,把这种神韵放到音乐或是舞蹈中,流传开来会更能让大家接受。”
裘继戎大胆的创新让他又多了一个“跨界艺术实践者”的称号,对于外人来说是美誉,但对于他来说,骂名比掌声更多:“骂我的人很多,有的人觉得我继承得不够好,有些人觉得还可以,但最后都是要拿作品说话。就好比跳舞一样,只要大家觉得有那么一点点看头,那就可以了。”裘继戎将京剧与现代流行文化相结合的理念,不仅用在舞蹈,还有音乐,包括太极拳,虽然实践的路上背负许多骂名和质疑,但他坚持融合创新才是传统文化振兴的未来。
谈未来:继承京剧精髓不会变
京剧传人献艺《中国好舞蹈》舞台,裘继戎说自己一开始也很犹豫,担心被家族看做“另类”,但想到能在舞台上表现自己独到的京剧舞蹈,就充满了信心。
最终,裘继戎的表演被导师们大为称赞,方俊也给了极高的评价:“一个为您爷爷从事的行业思考未来的孙子,怎么会是给爷爷丢脸的人呢?”但裘继戎觉得自己的舞蹈相比其他选手来说,更带有现代化的气息,也是更加另类的东西,刚开始似乎会很生硬,但久了就会感受到这种融合的魅力:“我就是在想通过这种方式让年轻人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喜欢这些东西。”
面对未来,裘继戎坚持文化的根不变,京剧的继承不改:“这个东西是要精心制作的,不是用来作秀的,我需要时间去琢磨。很多人觉得我是一个现象,或许京剧行业的现状在我这代显得更淋漓尽致一点,但京剧不是复制品,传统文化就是戏剧演员的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