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东有个小京剧迷,不仅听戏入迷,还自己学起了京剧。就算学京剧,演个小生或花旦,扮相也漂亮,可她却学起了演老旦。这一学,就是7年。她,就是金汤小学五年五班的学生闫馨予。
小馨予4岁时,一个偶然的机会让她接触到京剧。当时为了平衡需要,少儿京剧团根据孩子特点分配行当。小馨予一亮嗓,老师就选她入了老旦这行当。小馨予那个气呀,眼泪在眼圈里直打转,小嘴撅得老高,就差没号啕大哭了。4岁的小女孩,正是爱臭美的时候,谁乐意去演一个老太太呀!刚开始的一个月时间里,小馨予心情那个低落啊,不管老师用什么方法引逗,小馨予就是闭口不唱。但对待练功,小馨予还是蛮刻苦的。老师单独为她“补习”,手把手地教她踢腿、跑圆场、压腿,一边做一边鼓励她,并给她讲老旦行当的重要性,使她逐渐接受并爱上了演老旦。
小馨予的唱功进步很快,但是,京剧讲究的是“手、眼、身、法、步”。即便唱腔好,但眼神动作跟不上也不行。尽管老师给她讲戏中的故事,用故事来感动她,让她投入真感情,可是收效不大。同样热爱京剧的票友奶奶说:“馨予眼神和动作还是不熟练啊!”奶奶的一句话,点醒了小馨予。不熟练,就是练得少呗。想一想也是,馨予只是在京剧班练练,回家根本不练习。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于是,小馨予每天晚上写完作业,就放录音,对着镜子练眼神和动作,一遍又一遍,并仔细琢磨。然后,再表演给家人看。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小馨予有了很大进步。
学京剧很辛苦,除了唱腔、眼神和动作外,还有一项让小馨予最头疼,那就是表演古装戏时的“绑头”。有一次演出之前,奶奶给她绑得有点紧,勒得小馨予头晕目眩,哭得稀里哗啦,上的妆都哭花了。每每提起,馨予就心有余悸。每次上台前,小馨予都会让奶奶晚一点“绑头”,免得难受时间太长,再哭成“大花脸”。
小馨予就凭着这股韧劲儿,在很少有小孩子群体的“老旦”行当中,摸爬滚打了7个年头,获得了很多奖项。在辽宁电视台《红色达人》节目中,凭借《沙家浜总有一天会解放》、《对花枪》、《打龙袍》等几段经典京剧,通过海选、初赛、复赛,进入“辽宁省20强”,后来还应邀参加了《红色达人》栏目组完结篇的录制。在过去的2013年,她凭借经典唱段《杨门女将》,获得了省小梅花奖一等奖。今年丹东市举办的“我们的中国梦·梨园新蕾”京剧演唱会中,小馨予和伙伴们演唱的传统京剧《钓金龟》,深受大家喜爱。